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9-18页 |
1.1 蛋白-DNA识别机制 | 第9-12页 |
1.1.1 Base Readout机制 | 第9-10页 |
1.1.2 Shape Readout机制 | 第10-12页 |
1.2 转录因子概述 | 第12-14页 |
1.3 TetR家族转录因子 | 第14-16页 |
1.3.1 TetR家族转录因子结构特征 | 第14-15页 |
1.3.2 TetR家族转录因子与DNA结合特点 | 第15页 |
1.3.3 TetR家族转录因子与DNA复合物结构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4 LtmA与InbR在分枝杆菌压力胁迫应答中的作用 | 第16-17页 |
1.4.1 LtmA响应c-di-GMP并调控分枝杆菌中脂质代谢 | 第16页 |
1.4.2 InbR直接结合INH并调控分枝杆菌多重抗药性 | 第16-17页 |
1.5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5.1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7页 |
1.5.2 研究思路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18-36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18-25页 |
2.1.1 实验仪器 | 第18-19页 |
2.1.2 实验试剂 | 第19-20页 |
2.1.3 引物 | 第20-21页 |
2.1.4 菌株 | 第21-22页 |
2.1.5 质粒 | 第22页 |
2.1.6 主要试剂的配制方法 | 第22-25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5-36页 |
2.2.1 目的基因的克隆 | 第25-29页 |
2.2.2 蛋白表达纯化方法: | 第29-34页 |
2.2.3 蛋白与DNA结合实验 | 第34-35页 |
2.2.4 晶体筛选、优化 | 第35页 |
2.2.5 晶体X射线衍射 | 第35-36页 |
2.2.6 晶体数据的收集与结构解析 | 第36页 |
第三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36-72页 |
3.1 LtmA蛋白晶体及分析 | 第36-55页 |
3.1.1 ltmA及截短基因克隆 | 第36-37页 |
3.1.2 LtmA(13-189)是一个性质较为稳定的截短蛋白 | 第37-38页 |
3.1.3 LtmA蛋白纯化结果 | 第38-42页 |
3.1.4 LtmA蛋白晶体生长情况及X射线衍射结果 | 第42-44页 |
3.1.5 LtmA蛋白结构解析 | 第44-46页 |
3.1.6 LtmA蛋白结构分析 | 第46-50页 |
3.1.7 LtmA识别的最适DNA鉴定 | 第50-53页 |
3.1.8 LtmA与DNA复合物共结晶 | 第53-55页 |
3.1.9 LtmA与DNA复合物晶体数据收集及结构解析 | 第55页 |
3.2 InbR蛋白晶体及结构分析 | 第55-72页 |
3.2.1 inbR及截短基因克隆 | 第55-57页 |
3.2.2 InbR及截短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结果 | 第57-60页 |
3.2.3 InbR(13-214)蛋白晶体生长情况及X射线衍射结果 | 第60-63页 |
3.2.4 InbR蛋白结构分析 | 第63-66页 |
3.2.5 InbR与DNA结合实验 | 第66-69页 |
3.2.6 InbR与DNA复合物晶体筛选及优化 | 第69-72页 |
3.2.7 InbR与DNA复合物晶体数据收集及结构解析 | 第72页 |
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| 第72-77页 |
4.1 总结 | 第72-73页 |
4.2 讨论 | 第73-77页 |
4.2.1 LtmA与其他TetR家族蛋白的比较 | 第73-74页 |
4.2.2 InbR与其他TetR家族蛋白的比较 | 第74-76页 |
4.2.3 LtmA和InbR结合DNA特性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4页 |
论文发表情况 | 第84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