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武器工业论文--火炮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结构论文

35mm双管转膛自动机总体设计与动力学仿真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1 绪论第9-19页
    1.1 论文研究的背景、意义与应用价值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论文研究的意义与应用价值第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35mm高炮和转膛式武器发展现状第10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35mm高炮发展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外转膛式武器发展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1.3 论文研究思路及工作安排第16-19页
2 双管转膛自动机总体方案及结构设计第19-62页
    2.1 双管转膛自动机设计要求及特点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转膛自动机设计要求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转膛自动机的特点第19-20页
    2.2 35mm双管转膛自动机总体方案设计第20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自动机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内弹道计算第23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自动机总体设计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转膛机构设计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供弹机构设计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助退装置设计第43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发射机构设计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8 身管复进簧设计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9 其它机构设计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0 设计有关计算第58-61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61-62页
3 35mm双管转膛自动机三维结构设计第62-73页
    3.1 三维建模软件Pro/Engineer简介第62-63页
    3.2 35mm双管转膛自动机三维结构建模第63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转膛组件建模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输弹机构建模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导气机构建模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发射机构建模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其它装置建模第70-71页
    3.3 35mm双管转膛自动机总体三维结构建模第71-72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72-73页
4 双管转膛自动机的动力学仿真分析第73-85页
    4.1 ADAMS软件的简介第73页
    4.2 双管转膛自动机的动力学仿真分析第73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动力学模型建立的原则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双管转膛自动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仿真结果分析第75-81页
    4.3 反跳簧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第81-8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83-85页
5 关键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第85-94页
    5.1 有限元基础知识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有限元法简介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有限元分析步骤第85-86页
    5.2 关键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第86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身管模态分析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转膛强度分析第87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滚轮强度分析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闭锁强度分析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弹壳与弹膛撞击分析第92-93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93-94页
6 进弹试验装置方案设计第94-96页
    6.1 概述第94页
    6.2 气动进弹装置技术要求第94页
    6.3 气动进弹装置设计方案第94-96页
7 结论第96-99页
    7.1 工作总结第96-97页
    7.2 工作展望第97-99页
参考文献第99-10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2-103页
致谢第103页

论文共10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变截面连续梁桥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研究
下一篇:基于蓝牙协议的多旋翼无人机无线遥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