撬装式LNG接收站泄漏扩散规律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7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9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2.1.1 大型实验 | 第14-16页 |
1.2.1.2 模拟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1.3 LNG接收站简介 | 第19-24页 |
1.3.1 接收站简介 | 第19-21页 |
1.3.2 接收站流程简介 | 第21-24页 |
1.3.3 流程介质的危险性 | 第24页 |
1.4 本文研究内容及思路 | 第24-27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1.4.2 研究路线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LNG泄漏扩散机理研究 | 第27-34页 |
2.1 云团的形成 | 第27-28页 |
2.1.1 初始泄放状态 | 第27-28页 |
2.1.2 LNG蒸汽云团扩散过程 | 第28页 |
2.2 环境因素对扩散行为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2.2.1 气象条件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2.2.2 地形条件 | 第29页 |
2.3 LNG泄漏扩散的数学模型 | 第29-33页 |
2.3.1 流体紊动射流模型 | 第29-30页 |
2.3.2 气体扩散方程 | 第30页 |
2.3.3 重气扩散模型 | 第30-33页 |
2.4 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LNG泄漏后天然气扩散数值模型建立 | 第34-56页 |
3.1 数值模型的建立 | 第34-50页 |
3.1.1 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34-38页 |
3.1.2 Falcon实验介绍 | 第38-41页 |
3.1.3 几何模型的处理 | 第41-43页 |
3.1.4 物性处理 | 第43-48页 |
3.1.5 气象条件及边界条件 | 第48-50页 |
3.1.5.1 风速处理 | 第49页 |
3.1.5.2 边界条件 | 第49-50页 |
3.2 数值模型的验证 | 第50-55页 |
3.2.1 浓度分布结果对比 | 第51-55页 |
3.2.2 误差的分析 | 第55页 |
3.3 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四章 接收站泄漏扩散敏感性模拟分析 | 第56-83页 |
4.1 撬装式接收站模型的建立 | 第56-58页 |
4.2 模拟工况的设置 | 第58-61页 |
4.3 LNG泄漏扩散风速风向敏感性分析 | 第61-68页 |
4.3.1 正面风向风速敏感性分析 | 第61-63页 |
4.3.2 侧面风向风速敏感性分析 | 第63-65页 |
4.3.3 背面风向风速敏感性分析 | 第65-67页 |
4.3.4 风速敏感性小结 | 第67-68页 |
4.4 LNG泄漏速率敏感性分析 | 第68-72页 |
4.5 丙烷泄漏扩散行为分析 | 第72-76页 |
4.6 非稳态时间敏感性分析 | 第76-77页 |
4.7 数值模型与理论模型预测结果对比 | 第77-81页 |
4.8 小结 | 第81-83页 |
第五章 撬装式接收站布局影响分析 | 第83-96页 |
5.1 布局修改方案 | 第83-85页 |
5.2 大型建筑物对站内扩散结果的影响 | 第85-90页 |
5.2.1 正面风向工况下结果对比 | 第85-87页 |
5.2.2 背面风向工况下结果对比 | 第87-90页 |
5.3 气化撬间距对扩散结果的影响 | 第90-93页 |
5.4 一种评价基于扩散分析的设备布局评价方法 | 第93-95页 |
5.5 小结 | 第95-96页 |
结论与建议 | 第96-9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8-102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| 第102-103页 |
致谢 | 第10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