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高层建筑论文--高层建筑结构论文

三维钢筋混凝土高层框架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的保证率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抗震性能设计原理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结构抗震设计的性能目标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结构抗震设计的性能评估第13页
    1.3 Pushover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pushover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Pushover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第15-17页
    1.4 Pushover分析方法的不足及发展方向第17-18页
    1.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-19页
第2章 高层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基本理论第19-43页
    2.1 概述第19页
    2.2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原理第19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Pushover与FEMA 356及ATC-40概述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Pushover的目标位移求解方法第22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Sap2000程序中的本构关系和塑性铰第30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UBC规范反应谱与中国规范反应谱参数转换第35页
    2.3 高层结构Pushover分析考虑高阶振型综述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概述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侧向力荷载模式第36-38页
    2.4 Pushover实际需求谱分析方法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概述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时程分析和实际需求谱pushover分析实例第39-42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42-43页
第3章 高层框架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实例模型和对比分析第43-59页
    3.1 概述第43页
    3.2 高层框架结构和多层框架结构的Pushover对比分析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模型参数及配筋信息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分析和结果讨论第46-49页
    3.3 高层框架结构Pushover分析考虑楼板影响的对比分析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概述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现浇楼板对于高层结构Pushover分析的实例分析第49-52页
    3.4 考虑楼梯建模对高层框架结构Pushover分析的影响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概述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分析和结果讨论第52-54页
    3.5 不同加载模式对高层结构Pushover分析的影响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概述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MPA法加载模式在本文中的实现本节使用到的几种加载模式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分析和结果讨论第55-57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57-59页
第4章 三维高层框架结构的Pushover分析顶点位移的保证率分析第59-71页
    4.1 概述第59页
    4.2 各类条件下的三维高层框架结构第59-62页
    4.3 确定性Pushover分析的性能点第62-65页
    4.4 高层框架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的保证率第65-69页
    4.5 研究和结果统计第69-70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70-71页
结论与展望第71-74页
参考文献第74-78页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-79页
致谢第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和损伤识别研究
下一篇:子结构拟动力试验的模型修正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