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前言 | 第8-1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0-16页 |
2.1 体育新课标概念 | 第10页 |
2.2 我国《标准》的历史沿革 | 第10-11页 |
2.3 国外体育课程标准开展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2.3.1 国外体育课程标准开展现状 | 第11-13页 |
2.4 国内《标准》开展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2.4.1 中外《体育与健康标准》对比研究 | 第13-16页 |
3 研究对象与方法 | 第16-19页 |
3.1 研究对象 | 第16页 |
3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9页 |
3.2.1 文献资料法 | 第16页 |
3.2.2 访谈法 | 第16页 |
3.2.3 问卷调查法 | 第16-17页 |
3.2.4 数理统计法 | 第17-18页 |
3.2.5 逻辑分析法 | 第18-19页 |
4 研究结果与分析 | 第19-34页 |
4.0 落实体育新课标的意义 | 第19页 |
4.1 通化地区农村中小学落实体育新课标存在的问题 | 第19-29页 |
4.1.1 师资力量 | 第20-23页 |
4.1.2 教学设施 | 第23-24页 |
4.1.3 课程形式 | 第24-26页 |
4.1.4 教学内容 | 第26-27页 |
4.1.5 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| 第27-29页 |
4.2 落实农村中小学体育新课标的对策 | 第29-34页 |
4.2.1 稳定和充实师资力量,提升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| 第29-30页 |
4.2.2 加大对农村中小学《标准》落实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 | 第30页 |
4.2.3 开发地方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创新 | 第30-31页 |
4.2.4 加大落实《标准》的监管力度,建立良好的实施保障机制 | 第31-32页 |
4.2.5 转变体育理念,形成社会、学校、家庭一体化的《标准》实施体系 | 第32-34页 |
5 结论与建议 | 第34-36页 |
5.1 结论 | 第34页 |
5.2 建议 | 第34-36页 |
附录 | 第36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45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个人简历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