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1 绪论 | 第13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5页 |
1.2 学术构想与思路 | 第15-16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1.4 技术路线 | 第16-17页 |
1.5 研究创新之处 | 第17-19页 |
1.5.1 研究视角新颖 | 第17-18页 |
1.5.2 研究方法的改进 | 第18-19页 |
2 国际化战略相关理论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9-30页 |
2.1 全球化及对中国的影响 | 第19-22页 |
2.1.1 全球化概念及相关理论 | 第19-21页 |
2.1.2 中国加入WTO | 第21页 |
2.1.3 中国政府“走出去”战略 | 第21-22页 |
2.2 国际运营及管理理论 | 第22-24页 |
2.2.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2.2 乌普萨拉国际化模型 | 第23-24页 |
2.3 国际生产综合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4 企业战略理论 | 第25-27页 |
2.5 国际市场准入模式 | 第27-30页 |
2.5.1 定义 | 第27-28页 |
2.5.2 分类 | 第28-30页 |
3 青岛啤酒国际化现状与主要问题分析 | 第30-41页 |
3.1 中国啤酒行业概况 | 第30-32页 |
3.1.1 中国市场需求的快速发展 | 第30-31页 |
3.1.2 中国主要啤酒厂商概述 | 第31-32页 |
3.2 青岛啤酒现状 | 第32-33页 |
3.3 青岛啤酒国际化经营进程 | 第33-37页 |
3.4 青岛啤酒国际化进程的必要性 | 第37-38页 |
3.5 青岛啤酒国际化进程存在的问题点 | 第38-41页 |
4 青岛啤酒SWOT分析 | 第41-51页 |
4.1 SWOT分析法则 | 第41页 |
4.2 内部环境分析 | 第41-46页 |
4.2.1 优势 | 第41-43页 |
4.2.2 劣势 | 第43-46页 |
4.3 外部环境分析 | 第46-51页 |
4.3.1 机会 | 第46-49页 |
4.3.2 威胁 | 第49-51页 |
5 青岛啤酒国际化战略创新设计 | 第51-67页 |
5.1 国际品牌全球化战略分析 | 第51-55页 |
5.1.1 百威英博 | 第51-52页 |
5.1.2 喜力啤酒 | 第52-53页 |
5.1.3 科罗娜啤酒 | 第53页 |
5.1.4 SABMiller | 第53-55页 |
5.1.5 国际化战略总结 | 第55页 |
5.2 青岛啤酒海外市场准入模式分析 | 第55-61页 |
5.2.1 出口 | 第55-57页 |
5.2.2 战略结盟 | 第57-59页 |
5.2.3 海外直接投资 | 第59-60页 |
5.2.4 品牌出口 | 第60-61页 |
5.3 青岛啤酒国际化路径 | 第61-67页 |
5.3.1 青岛啤酒国际化愿景 | 第61页 |
5.3.2 青岛碑酒国际化战略目标 | 第61页 |
5.3.3 青岛啤酒国际化战略路径 | 第61-67页 |
6 青岛啤酒国际化战略创新的实施对策与保障机制 | 第67-77页 |
6.1 国际化战略保障六原则 | 第67-74页 |
6.1.1 强化国际化概念的认知,树立国际化理念 | 第67-68页 |
6.1.2 持续推进并保持管理国际化的视野 | 第68页 |
6.1.3 改进企业运营机制,树立体制国际化的思维 | 第68-70页 |
6.1.4 着眼全球化人才观,实现人力资本国际化 | 第70页 |
6.1.5 稳步推进品牌形象重塑,实现品牌国际化 | 第70-73页 |
6.1.6 完善市场销售网络体系,稳步推进营销国际化 | 第73-74页 |
6.2 青岛啤酒国际化经营战略创新的对策 | 第74-77页 |
6.2.1 应对成本上升的能力 | 第74-75页 |
6.2.2 应对产业演变的能力 | 第75页 |
6.2.3 应对外部政策法规变幻的能力 | 第75-76页 |
6.2.4 应对其他突发事件的能力 | 第76页 |
6.2.5 加强战略实施保障机制 | 第76-77页 |
7 研究结论 | 第77-79页 |
7.1 结语 | 第77页 |
7.2 研究不足 | 第77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
个人简历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