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1 引言 | 第13-15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5-27页 |
2.1 幸福感研究综述 | 第15-18页 |
2.1.1 幸福感的概念 | 第15页 |
2.1.2 幸福感取向研究综述 | 第15-17页 |
2.1.3 幸福感取向的整合 | 第17-18页 |
2.1.4 幸福感的机制及解释理论 | 第18页 |
2.2 宗教信仰研究综述 | 第18-22页 |
2.2.1 宗教信仰概念 | 第18-19页 |
2.2.2 宗教信仰的测量 | 第19-21页 |
2.2.3 大学生基督教团契研究综述 | 第21-22页 |
2.3 宗教信仰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| 第22-27页 |
2.3.1 宗教信仰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及其相关研究 | 第22-24页 |
2.3.2 宗教信仰与心理幸福感关系及其相关研究 | 第24-27页 |
3 研究目的与方法 | 第27-31页 |
3.1 研究目的和假设 | 第27-28页 |
3.2 研究方案与设计 | 第28页 |
3.3 研究工具 | 第28-31页 |
4 研究一大学生基督教徒的宗教信仰与幸福感特点 | 第31-41页 |
4.1 兰州市大学生基督教徒团契的特征分析 | 第31-35页 |
4.1.1 大学生基督教徒团契的建立与发展 | 第31-33页 |
4.1.2 大学生基督教徒团契的结构与内容 | 第33-35页 |
4.2 大学生基督教徒的人口学调查以及宗教信仰和幸福感的分析 | 第35-36页 |
4.2.1 大学生基督教徒的人口学调查 | 第35页 |
4.2.2 大学生基督教徒宗教信仰现状的调查结果 | 第35-36页 |
4.2.3 大学生基督教徒幸福感情况的调查结果 | 第36页 |
4.3 讨论 | 第36-41页 |
4.3.1 大学生基督教徒人口学变量的分析 | 第36-37页 |
4.3.2 大学生基督教徒宗教信仰现状的分析 | 第37-38页 |
4.3.3 大学生基督教徒幸福感的分析 | 第38-41页 |
5 研究二宗教信仰与主观幸福感:自尊与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| 第41-48页 |
5.1 引言 | 第41-42页 |
5.2 对象与方法 | 第42-44页 |
5.2.1 被试 | 第42-43页 |
5.2.2 工具 | 第43-44页 |
5.2.3 数据处理 | 第44页 |
5.3 结果 | 第44-45页 |
5.3.1 宗教信仰、自尊、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| 第44页 |
5.3.2 宗教信仰、自尊及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5.4 讨论 | 第45-48页 |
5.4.1 宗教信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| 第45-46页 |
5.4.2 自尊与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| 第46-48页 |
6 研究三宗教信仰与心理幸福感: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 | 第48-56页 |
6.1 引言 | 第48-50页 |
6.2 对象与方法 | 第50-52页 |
6.2.1 被试 | 第50页 |
6.2.2 工具 | 第50-52页 |
6.2.3 研究过程 | 第52页 |
6.3 结果 | 第52-53页 |
6.3.1 宗教信仰、自我和谐、人际关系和心理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| 第52页 |
6.3.2 宗教信仰、自我和谐、人际关系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6.4 讨论 | 第53-56页 |
6.4.1 宗教信仰对心理幸福感的预测作用 | 第53-54页 |
6.4.2 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分析 | 第54-56页 |
7 总讨论 | 第56-58页 |
7.1 宗教信仰对幸福感的预测作用分析 | 第56-57页 |
7.2 宗教信仰对幸福感的中介变量作用分析 | 第57页 |
7.3 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57-58页 |
8 结论与建议 | 第58-59页 |
8.1 结论 | 第58页 |
8.2 建议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7页 |
附录 | 第67-70页 |
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