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4-17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企业精益生产管理理论概述 | 第17-24页 |
2.1 精益生产管理的基本含义 | 第17页 |
2.2 精益生产管理理论综述 | 第17-24页 |
2.2.1 精益生产方式的特点 | 第17-18页 |
2.2.2 精益生产的五项基本原则 | 第18-20页 |
2.2.3 精益生产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的不同点 | 第20-22页 |
2.2.4 精益生产方式的工具介绍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五征集团生产管理现状分析 | 第24-30页 |
3.1 五征集团基本概况 | 第24-25页 |
3.2 五征集团生产管理现状 | 第25-27页 |
3.3 存在问题及成因 | 第27-29页 |
3.4 推行精益生产管理的可行性 | 第29-30页 |
第4章 五征集团精益生产管理实施方案 | 第30-39页 |
4.1 五征集团实施精益生产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| 第30-31页 |
4.1.1 指导思想 | 第30页 |
4.1.2 基本原则 | 第30页 |
4.1.3 总体目标 | 第30-31页 |
4.2 五征集团精益生产管理实施流程 | 第31-39页 |
4.2.1 实行方针管理,建立精益化生产指标体系 | 第31-34页 |
4.2.1.1 制定精益发展规划 | 第31-32页 |
4.2.1.2 推行精益生产五大控制指标 | 第32-33页 |
4.2.1.3 完善绩效评估体系 | 第33-34页 |
4.2.2 实现拉动式生产 | 第34-35页 |
4.2.2.1 加快生产线流动效率 | 第34页 |
4.2.2.2 优化订单管理模式 | 第34页 |
4.2.2.3 实施准时化物流改进 | 第34-35页 |
4.2.3 建立精益化的工序质量保证体系 | 第35-36页 |
4.2.3.1 树立质量在工序中打造的理念 | 第35-36页 |
4.2.3.2 推行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 | 第36页 |
4.2.4 实施生产现场精益化改善 | 第36-38页 |
4.2.4.1 推行现场 5s管理 | 第36页 |
4.2.4.2 推行生产现场目视化管理,加强基础运营管控 | 第36-37页 |
4.2.4.3 搞好生产作业现场的整体优化 | 第37页 |
4.2.4.4 健全生产车间管理体系 | 第37-38页 |
4.2.5 打造精益样板工厂 | 第38-39页 |
第5章 五征集团精益生产管理实施的保障措施 | 第39-43页 |
5.1 成立以精益生产管理为核心的组织机构 | 第39-40页 |
5.1.1 制定阶段性目标 | 第39页 |
5.1.2 建立三级精益推进组织 | 第39-40页 |
5.1.3 建立精益培训机构 | 第40页 |
5.2 制定精益生产管理激励体系 | 第40页 |
5.2.1 开展项目改善活动 | 第40页 |
5.2.2 制定改善激励制度 | 第40页 |
5.2.3 举行自主调研与QC小组活动发布会 | 第40页 |
5.3 加强人员培训,打造精益生产团队 | 第40-43页 |
5.3.1 全员精益生产理念培训 | 第40-41页 |
5.3.2 生产线新员工技能培训 | 第41页 |
5.3.3 一线班组长培训方案 | 第41页 |
5.3.4 精益师培训认证 | 第41页 |
5.3.5 职业经理人培训 | 第41-42页 |
5.3.6 打造精益企业文化 | 第42-43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