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心理学论文--个性心理学(人格心理学)论文

朋友网络背景中的同伴乐观发展:童年中晚期追踪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引言第13-14页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4-33页
    1 乐观的有关研究第14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乐观的概念、结构与测量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 乐观与身心健康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 乐观的发展与影响因素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 乐观与儿童社会适应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 同伴乐观及其相关研究第21-22页
    2 儿童的同伴关系第22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同伴关系的概念与分类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同伴关系的测量方法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 朋友数量及其相关研究第28-29页
    3 社会网络中的同质性及形成机制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 社会网络中的同质性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同质性的相关理论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 统计检验问题第31-33页
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总体设计第33-44页
    1 已有研究中的不足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有关儿童乐观状况的研究匮乏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同伴在儿童乐观发展中的作用未得到应有的关注第33-34页
    2 本研究拟讨论的问题第34页
    3 本研究的意义第34-35页
    4 总体研究设计第35-37页
    5 数据分析方法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1 发展趋势分析——潜变量增长模型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5.2 动态网络统计模型第37-42页
    6 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数据库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6.1 数据库简介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6.2 数据库样本群体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6.3 重要成果简介第43-44页
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第44-91页
    研究一 同伴乐观测量工具的适用性第44-50页
        1 研究目的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2 研究方法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被试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研究工具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研究过程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 研究结果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同伴乐观问卷的因素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同伴乐观问卷的信度分析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同伴乐观问卷的效度分析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 小结第49-50页
    研究二 童年中晚期同伴乐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50-65页
        1 研究目的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2 研究方法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被试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研究工具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研究过程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 研究结果第53-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童年中晚期同伴乐观的基本状况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童年中晚期同伴乐观的发展趋势第55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发展轨迹分组的预测效度:同伴乐观亚组轨迹与儿童的社会适应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4 小结第63-65页
    研究三 朋友间同伴乐观同质性的形成机制:“社会选择”还是“社会影响”第65-77页
        1 研究目的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2 研究方法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被试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研究工具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研究过程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3 研究结果第70-7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同伴乐观与朋友网络的变化状况第70-7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朋友间同伴乐观同质性的形成机制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4 小结第76-77页
    研究四 童年中晚期朋友数量的发展趋势及同伴乐观的影响第77-91页
        1 研究目的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2 研究方法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被试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研究工具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研究过程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3 研究结果第79-9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童年中晚期朋友数量的基本状况第79-8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童年中晚期朋友数量的发展趋势第84-8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童年中晚期朋友数量发展趋势的性别差异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 童年中晚期朋友数量的变化趋势:同伴乐观的影响第88-90页
        4 小结第90-91页
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第91-99页
    1 同伴乐观的结构第91-92页
    2 童年中晚期同伴乐观的发展轨迹第92-94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同伴乐观的现状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同伴乐观的发展轨迹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同伴乐观发展轨迹分组的预测效度第94页
        2.4 同伴乐观的稳定性第94页
    3 童年中晚期朋友间同伴乐观同质性的形成机制第94-95页
    4 同伴乐观对童年中晚期朋友数量发展趋势的影响第95-97页
        4.1 朋友数量的基本现状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2 朋友数量的发展趋势第96页
        4.3 同伴乐观对朋友数量发展趋势的影响第96-97页
    5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97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1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第97页
        5.2 本研究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第97-99页
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第99-101页
参考文献第101-113页
附录第113-120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第120-122页
后记第122-123页

论文共12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低阶层者的目标追求:社会公平与自我调节的影响
下一篇:超媒体学习中元理解判断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--以大学生学习人体血液循环知识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