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1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3 文章结构与框架 | 第14-15页 |
1.4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5-16页 |
2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| 第16-21页 |
2.1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含义 | 第16页 |
2.2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制 | 第16-18页 |
2.2.1 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货币创造 | 第16页 |
2.2.2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 | 第16-17页 |
2.2.3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 | 第17-18页 |
2.3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践 | 第18-21页 |
2.3.1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运用情况 | 第18-19页 |
2.3.2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在我国的运用情况 | 第19-21页 |
3 我国现阶段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特点 | 第21-25页 |
3.1 2011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稳健货币政策 | 第21-22页 |
3.1.1 稳健货币政策的含义 | 第21页 |
3.1.2 稳健货币政策的背景 | 第21-22页 |
3.1.3 稳健货币政策的目标 | 第22页 |
3.2 现阶段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施特点 | 第22-25页 |
3.2.1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偏宽松 | 第22-23页 |
3.2.2 推出定向降准政策 | 第23-25页 |
4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总量调控效果分析 | 第25-38页 |
4.1 统计分析 | 第25-29页 |
4.1.1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对中间目标的影响 | 第25-28页 |
4.1.2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对最终目标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4.2 计量分析 | 第29-38页 |
4.2.1 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| 第29-31页 |
4.2.2 单位根检验(ADF检验) | 第31-32页 |
4.2.3 Johansen协整检验 | 第32-33页 |
4.2.4 格兰杰因果检验 | 第33-34页 |
4.2.5 VAR模型分析 | 第34-38页 |
5 定向降准政策的结构调整效果分析 | 第38-45页 |
5.1 统计分析 | 第38-40页 |
5.1.1 定向降准对三农贷款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5.1.2 定向降准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5.2 计量分析 | 第40-45页 |
5.2.1 估计方法 | 第40-41页 |
5.2.2 变量设计 | 第41-42页 |
5.2.3 单次定向降准回归分析 | 第42-43页 |
5.2.4 稳健性检验回归分析 | 第43页 |
5.2.5 持续定向降准回归分析 | 第43-45页 |
6 结论和建议 | 第45-49页 |
6.1 结论 | 第45-46页 |
6.2 对策建议 | 第46-49页 |
6.2.1 合理预期政策时滞 | 第46页 |
6.2.2 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 | 第46-47页 |
6.2.3 提升定向降准政策有效性 | 第47页 |
6.2.4 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和其它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后记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