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1.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4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3 管制员疲劳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4 主要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1.5 课题研究方法与内容 | 第17-20页 |
1.5.1 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1.5.2 研究内容 | 第17-20页 |
第二章 机体疲劳研究概况 | 第20-29页 |
2.1 疲劳的含义 | 第20-23页 |
2.1.1 疲劳定义 | 第20-21页 |
2.1.2 疲劳的分类 | 第21页 |
2.1.3 疲劳的症状与表现 | 第21-23页 |
2.2 疲劳的影响因素 | 第23-27页 |
2.3 疲劳的监测手段 | 第27-2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管制员疲劳致因分析 | 第29-34页 |
3.1 人因SHEL分析模型 | 第29页 |
3.2 管制员疲劳影响因素分析及关系图构建 | 第29-32页 |
3.2.1 基于SHEL模型的管制员疲劳影响因素系统分析 | 第29-31页 |
3.2.2 疲劳致因因素关系图 | 第31-32页 |
3.3 管制员疲劳控制策略构建 | 第32-3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基于组合权重的管制员疲劳灰色关联综合评价 | 第34-46页 |
4.1 综合评价简介 | 第34页 |
4.2 管制员疲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4-41页 |
4.2.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| 第34-35页 |
4.2.2 管制员疲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过程 | 第35页 |
4.2.3 管制员疲劳评价指标筛选 | 第35-41页 |
4.3 管制员疲劳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| 第41-45页 |
4.3.1 确定指标初始权重 | 第41-43页 |
4.3.2 DEMATEL法修正初始权重 | 第43页 |
4.3.3 灰色关联 | 第43-4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五章 实例验证 | 第46-57页 |
5.1 算例分析 | 第46页 |
5.2 综合评价 | 第46-52页 |
5.2.1 建立评价因素集与评价集 | 第46页 |
5.2.2 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 | 第46-49页 |
5.2.3 计算各指标的关联度 | 第49-51页 |
5.2.4 计算疲劳风险安全等级 | 第51-52页 |
5.3 决策实验室分析法对指标因素分析 | 第52-55页 |
5.4 管制员疲劳管理决策建议 | 第55-56页 |
5.4.1 加强疲劳的教育与培训 | 第55页 |
5.4.2 加强管理,维护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协调与配合 | 第55页 |
5.4.3 营造良好的管制环境 | 第55-56页 |
5.4.4 健全组织机构和管理职能,加强软件建设 | 第56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附录 | 第63-70页 |
附录一 管制员疲劳评价指标选择调查 | 第63-65页 |
附录二 管制员疲劳评价指标权重征求意见调查表 | 第65-67页 |
附录三 管制员疲劳评价指标间影响程度调查 | 第67-69页 |
附录四 疲劳状况评语调查表 | 第69-7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