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双波段双极化共孔径微带天线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9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1.2.3 研究现状总结 | 第18-19页 |
1.3 本文主要设计指标 | 第19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天线理论 | 第21-33页 |
2.1 微带天线理论 | 第21-23页 |
2.2 微带天线的分析方法 | 第23-28页 |
2.2.1 传输线理论 | 第23-25页 |
2.2.2 空腔模理论 | 第25-28页 |
2.3 微带天线双极化技术 | 第28-30页 |
2.4 SIW技术 | 第30-31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第3章 X波段双极化单元设计 | 第33-49页 |
3.1 X波段单元设计考虑 | 第33-38页 |
3.1.1 介质基板选择 | 第33-34页 |
3.1.2 贴片选择 | 第34-35页 |
3.1.3 馈电方式选择 | 第35-37页 |
3.1.4 结构设计 | 第37-38页 |
3.2 X波段单元贴片影响 | 第38-40页 |
3.2.1 贴片尺寸对单元回波损耗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3.2.2 贴片间距对单元回波损耗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3.3 X波段单元缝隙影响 | 第40-42页 |
3.4 馈线交叉结构对单元隔离度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3.5 X波段单元SIW影响 | 第43-46页 |
3.5.1 开孔金属板遮挡对交叉极化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3.5.2 基片集成金属支柱对端口间隔离度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3.5.3 基片集成金属支柱对单元带宽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3.6 X波段单元设计 | 第46-47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4章 C波段双极化单元设计 | 第49-58页 |
4.1 C波段单元设计考虑 | 第49-51页 |
4.1.1 贴片的形状和尺寸 | 第49页 |
4.1.2 馈电方式 | 第49-50页 |
4.1.3 天线结构 | 第50-51页 |
4.2 C波段单元贴片影响 | 第51-53页 |
4.2.1 微带振子尺寸对单元回波损耗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4.2.2 微带振子间距对单元回波损耗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4.3 C波段单元匹配枝节和缝隙影响 | 第53-56页 |
4.3.1 匹配枝节对单元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4.3.2 缝隙长度对单元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4.4 C波段单元设计 | 第56-57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5章 双波段双极化共孔径微带天线阵设计 | 第58-74页 |
5.1 阵列设计考虑 | 第58-60页 |
5.1.1 阵列间距 | 第58页 |
5.1.2 交叉极化抑制 | 第58-60页 |
5.2 馈电网络的设计 | 第60-65页 |
5.2.1 并联馈电 | 第61-63页 |
5.2.2 串联馈电 | 第63-64页 |
5.2.3 串并联混合馈电 | 第64页 |
5.2.4 X波段馈电网络设计 | 第64-65页 |
5.3 双波段双极化共孔径微带天线阵设计 | 第65-67页 |
5.4 双波段双极化共孔径微带天线阵性能 | 第67-73页 |
5.4.1 双波段双极化共孔径微带天线阵的带宽性能 | 第67-69页 |
5.4.2 双波段双极化共孔径微带天线阵的隔离度性能 | 第69-70页 |
5.4.3 双波段双极化共孔径微带天线阵的方向图性能 | 第70-73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结论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