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符号说明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5页 |
1.1 引言 | 第11-12页 |
1.2 纺织纤维的分类 | 第12-16页 |
1.2.1. 天然纤维 | 第12-13页 |
1.2.2. 化学纤维 | 第13-16页 |
1.3 纤维分析的研究进展 | 第16-22页 |
1.3.1 感官鉴别法 | 第16页 |
1.3.2 显微镜法 | 第16-17页 |
1.3.3 化学法 | 第17-18页 |
1.3.4 红外光谱法 | 第18-19页 |
1.3.5 热分析法 | 第19-20页 |
1.3.6 裂解气相色谱法 | 第20-22页 |
1.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和内容 | 第22-25页 |
1.4.1 本文研究的目的 | 第22页 |
1.4.2 本文研究的意义 | 第22-23页 |
1.4.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5-33页 |
2.1 引言 | 第25页 |
2.2 试剂与仪器 | 第25-26页 |
2.3 样品的制备 | 第26页 |
2.4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(PY-GC/MS )装置 | 第26-33页 |
2.4.1 裂解器 | 第27-29页 |
2.4.2 载气 | 第29-30页 |
2.4.3 色谱柱 | 第30页 |
2.4.4 检测器 | 第30-31页 |
2.4.5 PY-GC/MS实验条件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四种纺织纤维的裂解气相色谱/质谱(PY-GC/MS)的定性分析 | 第33-49页 |
3.1 引言 | 第33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3-36页 |
3.2.1 实验样品 | 第33页 |
3.2.2 样品的制备 | 第33-34页 |
3.2.3 程序升温条件的优化 | 第34-35页 |
3.2.4 裂解温度的选择 | 第35-36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6-47页 |
3.3.1 四种纺织纤维的Py-GC/MS定性分析 | 第36-45页 |
3.3.2 四种纺织纤维的鉴别分析 | 第45-46页 |
3.3.3 对两种实际样品的定性鉴别分析 | 第46-4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四章 四种纺织纤维的裂解行为的研究 | 第49-65页 |
4.1 引言 | 第49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49-50页 |
4.2.1 实验样品 | 第49-50页 |
4.2.2 热重分析法(TG)的分析条件 | 第50页 |
4.2.3 傅里叶红外(FTIR)的分析条件 | 第50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0-63页 |
4.3.1 棉纤维的裂解行为的分析 | 第50-58页 |
4.3.2 三种化学纤维的裂解行为的分析 | 第58-6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五章 涤纶与棉纤维混纺比例的裂解气相色谱质谱(PY-GC/MS)测定 | 第65-75页 |
5.1 引言 | 第65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65-67页 |
5.2.1 前处理的优化 | 第65-67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7-72页 |
5.3.1 涤纶含量标准曲线的制作 | 第67-71页 |
5.3.2 已知混纺比例的涤棉混纺纤维样品的测定 | 第71-72页 |
5.3.3 未知混纺比例的涤棉混纺纤维样品的测定 | 第72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2-75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5-77页 |
6.1 结论 | 第75-76页 |
6.2 展望 | 第76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