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及指标的构建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1 引言 | 第12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4页 |
1.3 相关概念 | 第14-17页 |
1.3.1 专业课程 | 第14页 |
1.3.2 护理学专业课程 | 第14-15页 |
1.3.3 前导课程 | 第15-16页 |
1.3.4 中间课程 | 第16页 |
1.3.5 后续课程 | 第16-17页 |
1.3.6 护理专业课程评价 | 第17页 |
1.4 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7-20页 |
1.4.1 建构主义 | 第17页 |
1.4.2 课程评价的理论 | 第17-20页 |
2 方法 | 第20-26页 |
2.1 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2.1.1 评价体系框架构建的方法 | 第20页 |
2.1.2 评价指标的构建方法 | 第20-21页 |
2.2 统计学方法与工具 | 第21-23页 |
2.3 质量控制 | 第23-24页 |
2.4 技术路线 | 第24-26页 |
3 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及指标的构建与形成 | 第26-30页 |
3.1 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| 第26页 |
3.2 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及指标的拟定 | 第26页 |
3.3 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及指标的形成 | 第26-28页 |
3.4 德尔菲法的实施 | 第28页 |
3.5 检验信度和效度 | 第28-30页 |
4 结果 | 第30-66页 |
4.1 咨询专家的情况统计结果 | 第30-34页 |
4.1.1 咨询专家的一般资料 | 第30-31页 |
4.1.2 咨询专家的积极性 | 第31页 |
4.1.3 咨询专家的权威程度 | 第31-33页 |
4.1.4 专家协调系数 | 第33-34页 |
4.2 问卷咨询的结果 | 第34-48页 |
4.2.1 评价指标的筛选和确定 | 第34-40页 |
4.2.2 一、二级指标的修改意见及修改结果 | 第40-43页 |
4.2.3 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及各指标赋值结果 | 第43-48页 |
4.3 指标权重确立的结果 | 第48-66页 |
4.3.1 确立Saaty标度 | 第48-49页 |
4.3.2 权重的计算方法及其计算结果 | 第49-63页 |
4.3.3 信度检测及效价效度 | 第63-66页 |
5 讨论 | 第66-74页 |
5.1 本课题研究科学性及可靠性分析 | 第66-67页 |
5.1.1 技术路线的科学性 | 第66页 |
5.1.2 专家咨询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| 第66页 |
5.1.3 权重确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| 第66-67页 |
5.2 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的分析 | 第67-74页 |
5.2.1 三维一体的评价体系 | 第67页 |
5.2.3 各维度指标的分析 | 第67-74页 |
6 结论 | 第74-76页 |
7 创新点与不足 | 第76-78页 |
7.1 本研究的创新点 | 第76页 |
7.1.1 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有所创新 | 第76页 |
7.1.2 扩展了评价指标范围 | 第76页 |
7.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5页 |
文献综述 国内护理课程改革和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启示 | 第85-9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3-98页 |
附录 | 第98-112页 |
致谢 | 第112-11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情况 | 第114-11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