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汉语语文论文

中学语文中国新诗选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第9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现状第9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方法第14-15页
第2章 中学中国新诗有效教学概述第15-23页
    2.1 中国新诗的界定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新诗的基本内涵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新诗的发展历程第15-16页
    2.2 中学新诗教学的内容与意义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中学新诗教学的内容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中学新诗教学的意义第18-19页
    2.3 有效教学的内涵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有效教学的理念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有效教学的特征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有效学习的基本要素第20-21页
    2.4 中学新诗有效教学的内涵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中学新诗有效教学的概念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中学新诗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中学新诗有效教学的原则第22-23页
第3章 中学新诗教学的现状及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3-29页
    3.1 中学新诗教学的现状——缺乏有效性第23-25页
    3.2 中学新诗教学缺乏有效性的原因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因教学目标定位宽泛而无效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因教学内容取舍不当而无效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因教学活动走过场而无效第26-29页
第4章 中学新诗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第29-45页
    4.1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明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全面辩证地分析教材第30-34页
    4.2 培养学生的新诗鉴赏能力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激发学生想象力,感悟新诗的意象美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发挥学生主动性,探究新诗的主体性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引导学生结合资料,体会新诗的时代意义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结构,体味新诗的内涵第36-37页
    4.3 改善中学新诗的教学进程第37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营造诗意氛围,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以读促学,发挥诵读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采取多种形式,突破新诗创作教学的难点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创新开发方式,深度发掘课程资源第41-45页
结语第45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49页
致谢第49-51页
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51页

论文共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入职中学地理教师教学语言反馈现状调查与实例分析
下一篇: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倾向与英语阅读成绩的相关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