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汽车结构部件论文--电气设备及附件论文

基于Zynq的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设计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2-20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疲劳驾驶检测方法概述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国内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1.3 疲劳驾驶检测技术难点第16-17页
    1.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第17-20页
第2章 基于Zynq的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的总体结构第20-28页
    2.1 系统总体结构第20-21页
    2.2 Zynq平台简介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体系结构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AXI协议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PS和PL接口第23-24页
    2.3 ZedBoard开发板第24-27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7-28页
第3章 驾驶员疲劳检测相关算法第28-54页
    3.1 驾驶员疲劳检测流程概述第28-29页
    3.2 人脸检测模块第29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基于肤色模型区域分割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Adaboost算法人脸检测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肤色特征结合Adaboost算法人脸检测第36-37页
    3.3 人脸跟踪模块第37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卡尔曼滤波器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Mean Shift算法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卡尔曼滤波器和Mean Shift算法结合的人脸跟踪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3.4 特征参数提取模块第44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眼睛和嘴巴粗定位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眼睛和嘴巴精确定位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最小二乘法椭圆拟合人眼轮廓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眼睛和嘴巴开合状态判断第50-51页
    3.5 疲劳判定模块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PERCLOS准则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疲劳状态判别第52-53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4章 系统硬件设计第54-84页
    4.1 Vivado HLS工具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Vivado HLS介绍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Vivado HLS设计流程第54-56页
    4.2 自定义IP核的设计第56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灰度线性变换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Sobel边缘检测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最大类间方差法二值化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形态学闭操作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整个硬件加速IP核功能打包实现第60-64页
    4.3 Adaboost算法人脸检测硬件实现第64-75页
    4.4 VDMA IP核介绍第75-76页
    4.5 系统显示模块介绍第76-78页
    4.6 系统音频模块介绍第78-79页
    4.7 硬件工程搭建第79-82页
    4.8 本章小结第82-84页
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第84-94页
    5.1 Linaro系统移植第84-88页
    5.2 VDMA和硬件加速IP核驱动设计第88-89页
    5.3 软件工程设计第89-92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92-94页
第6章 系统调试与实验结果分析第94-102页
    6.1 硬件搭建第94-95页
    6.2 系统性能测试与实验结果分析第95-9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硬件加速对比分析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系统实验与结果分析第96-99页
    6.3 器件资源利用率及功耗第99-100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100-102页
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02-104页
    7.1 总结第102-103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103-104页
参考文献第104-109页
致谢第109-110页
作者简介第110页

论文共11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抱轮式汽车搬运器的性能分析与设计优化及其应用研究
下一篇:电动客车分布式驱动控制系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