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信贷论文

建设银行GX支行贷后管理改进方案设计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1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及基本构架第11-12页
    1.4 研究成果及贡献之处第12-14页
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第14-19页
    2.1 文献综述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国外研究综述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国内研究综述第15-16页
    2.2 理论基础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理论第17-19页
第三章 建设银行GX支行贷后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9-36页
    3.1 建设银行GX支行基本概况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建设银行GX支行简介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建设银行GX支行组织架构和信贷流程情况第19-20页
    3.2. 建设银行GX支行贷款的信贷资产现状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建设银行GX支行信贷资产总体情况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建设银行GX支行信贷资产分布情况第23-26页
    3.3 建设银行GX支行贷后管理现状第26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建设银行GX支行贷后管理流程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建设银行GX支行风险分析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建设银行GX支行贷后风险识别与评价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建设银行GX支行贷后管理评价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建设银行GX支行贷后管理考核第31-33页
    3.4 建设银行GX支行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贷后管理风险意识不足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贷后管理制度执行力不高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贷后管理有效性不够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信贷人员专业素质水平较低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贷后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第35-36页
第四章 建设银行GX支行贷后管理的改进方案第36-54页
    4.1 树立贷后管理创新意识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明确贷后管理目标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优化贷后管理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加强贷后检查管理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学习先进贷后管理理念第39-40页
    4.2 健全与强化制度执行力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制度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建立扁平化的管理制度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建立健全贷后管理制度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认真落实风险管控各项制度第42页
    4.3 健全贷后管理预警体系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模型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选择适合的贷后管理计量模型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优化贷后风险预警流程第44-47页
    4.4 加强对贷款风险分类的管理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细化贷款分类的内涵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规范贷款风险分类操作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完善信贷档案管理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提高贷款风险分类水平第49页
    4.5 完善信贷人员激励分配机制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建立贷后管理绩效考评机制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建立风险责任抵押金制度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完善贷后管理问责制度第50-51页
    4.6 贷后管理改进策略的效果分析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流程的优化提升了管理实效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整体风险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改进策略实施效果对比分析第52-54页
第五章 建设银行GX支行贷后管理改进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第54-60页
    5.1 风控组织保障第54-55页
    5.2 制度体制保障第55-56页
    5.3 管理信息化保障第56-57页
    5.4 人才队伍保障第57页
    5.5 风险文化保障第57-60页
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60-62页
    6.1 主要结论第60页
    6.2 研究展望第60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4页
致谢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配对交易策略统计方法及R语言实现
下一篇: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货币影响因素探析与市场特征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