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音乐论文--音乐理论论文--民族音乐研究论文

长阳山歌的文化生态研究--基于1973至1984年八角庙山哥的考察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绪论第12-29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研究缘起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选题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第二节 相关理论及研究评述第15-2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思路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研究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相关术语第23-27页
    第三节 田野点概述第27-29页
第一章 长阳山歌的历史状貌第29-51页
    第一节 1973年以前:承嬗离合第29-38页
    第二节 1973至1984年:未艾方兴第38-43页
    第三节 1984年至今:进退触籓第43-49页
    小结第49-51页
第二章 长阳山歌的文化生态环境第51-73页
    第一节 长阳山歌的自然环境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空间区位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地貌与气候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自然资源第55页
    第二节 长阳山歌的生计环境第55-6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以农耕为主的经济类型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大集体”式的生产组织形式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评工记分的分配方式第60-62页
    第三节 长阳山歌的社会文化环境第62-7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日常生活方式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传统价值观念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“泛政治化”取向第67-72页
    小结第72-73页
第三章 地方文化生态环境对长阳山歌的影响第73-97页
    第一节 地域分布第73-82页
    第二节 歌者及传承方式第82-85页
    第三节 内容及艺术特征第85-95页
    小结第95-97页
第四章 长阳山歌在地方文化生态环境中的功能第97-107页
    第一节 在生产活动中的积极效应第97-99页
    第二节 在社会关系中的协调作用第99-102页
    第三节 与其他文艺形式的相互浸染第102-105页
    小结第105-107页
结语第107-112页
参考文献第112-118页
附录一第118-120页
附录二第120-125页
后记第125-126页

论文共12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钢琴伴奏在高校视唱练耳课节奏教学中的意义研究
下一篇:直接和间接书面修正性反馈对初中生英语写作影响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