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4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4.1 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1.4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2.恩阳古镇概述 | 第13-19页 |
2.1 恩阳古镇自然环境 | 第13-15页 |
2.1.0 地理位置 | 第13页 |
2.1.1 气候 | 第13-14页 |
2.1.2 交通 | 第14页 |
2.1.3 周边环境 | 第14页 |
2.1.4 人口 | 第14-15页 |
2.2 恩阳古镇人文背景 | 第15-18页 |
2.2.1 历史沿革 | 第15页 |
2.2.2 民俗文化活动 | 第15-17页 |
2.2.3 传统手工艺 | 第17页 |
2.2.4 饮食文化 | 第17-18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3 恩阳古镇历史景观现状调查 | 第19-34页 |
3.1 调查内容和范围 | 第19页 |
3.1.1 调查对象 | 第19页 |
3.1.2 调查方法 | 第19页 |
3.1.3 调查目的 | 第19页 |
3.2 恩阳古镇居民、学生和游客的调查分析 | 第19-25页 |
3.2.1 对居民调查结果分析(30人)表一 | 第19-21页 |
3.2.2 对游客调查分析(30名)表二 | 第21-23页 |
3.2.3 对高一学生的问卷与访谈结果分析(50名)表三 | 第23-25页 |
3.3 恩阳古镇古建筑现状调查分析 | 第25-33页 |
3.3.1 恩阳古镇古建筑现状调查与分析 | 第25-26页 |
3.3.2 建筑现状分析 | 第26-29页 |
3.3.3 建筑调查表(部分代表建筑) | 第29-31页 |
3.3.4 街道 | 第31-32页 |
3.3.5 关于建筑的破坏原因与现有保护对策分析 | 第32-33页 |
3.4 小结 | 第33-34页 |
4 恩阳古镇历史景观建筑及街巷的特点与分析 | 第34-42页 |
4.1 建筑 | 第34-40页 |
4.1.1 建筑风格样式 | 第34页 |
4.1.2 建筑主要类型 | 第34-35页 |
4.1.3 建筑主要特色元素 | 第35-36页 |
4.1.4 民居建筑材料元素 | 第36页 |
4.1.5 建筑案例分析 | 第36-40页 |
4.2 街巷 | 第40-41页 |
4.2.1 平面布局分析 | 第40页 |
4.2.2 传统街市构成元素 | 第40-41页 |
4.3 小结 | 第41-42页 |
5 恩阳古镇历史景观建筑装饰特点与分析 | 第42-49页 |
5.1 建筑造型艺术形式分析 | 第42-47页 |
5.1.1 彩绘 | 第42-44页 |
5.1.2 雕刻 | 第44-47页 |
5.2 其他建筑装饰样式 | 第47-48页 |
5.2.1 吊柱 | 第47-48页 |
5.2.2 红军文化相关石刻 | 第48页 |
5.3 小结 | 第48-49页 |
6 恩阳古镇保护与开发构想 | 第49-61页 |
6.1 关于国内外历史景观保护与开发启示 | 第49-52页 |
6.1.1 国外案例 | 第49-50页 |
6.1.2 国内案例 | 第50-52页 |
6.2 恩阳古镇历史景观的保护再利用构想 | 第52-54页 |
6.2.1 针对建筑保护的构想 | 第52页 |
6.2.2 针对街巷的构想 | 第52页 |
6.2.3 针对建筑装饰的构想 | 第52-53页 |
6.2.4 其他构想 | 第53-54页 |
6.3 关于恩阳古镇景观设计改造构想 | 第54-60页 |
6.3.1 特色区域规划 | 第54-56页 |
6.3.2 部分区域的改造设计 | 第56-59页 |
6.3.3 环境治理 | 第59-60页 |
6.3.4 旅游产业的开发 | 第60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结语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