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8-10页 |
1.2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| 第10-12页 |
本章总结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心音特征简介 | 第14-1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4-16页 |
第三章 心音信号采集放大电路 | 第16-26页 |
3.1 前端电路设计思路 | 第16页 |
3.2 主要器件 | 第16-18页 |
3.2.1 传感器简介 | 第16-17页 |
3.2.2 MCP6002 | 第17页 |
3.2.3 MC34119 | 第17-18页 |
3.3 电路设计 | 第18-24页 |
3.3.1 参考电压电路 | 第18-19页 |
3.3.2 电源跟随电路 | 第19-20页 |
3.3.3 用运算放大器做二阶低通滤波器 | 第20-23页 |
3.3.4 运算放大器用作放大 | 第23页 |
3.3.5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| 第23-2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4-26页 |
第四章 基于STM32嵌入式平台硬件部分 | 第26-50页 |
4.1 基于STM32嵌入式平台 | 第26-27页 |
4.1.1 嵌入式系统概念 | 第26页 |
4.1.2 嵌入式系统组成 | 第26页 |
4.1.3 嵌入式处理器分类 | 第26-27页 |
4.2 基于STM32的嵌入式平台 | 第27-29页 |
4.2.1 核心板简介 | 第27-28页 |
4.2.2 嵌入式平台设计思路 | 第28-29页 |
4.3 硬件系统的时钟(STM32的时钟系统) | 第29-32页 |
4.3.1 STM32的时钟系统与低端微控制器时钟区别 | 第29页 |
4.3.2 STM32时钟工作原理 | 第29-30页 |
4.3.3 系统时钟的具体设计 | 第30-32页 |
4.4 STM32的GPIO口 | 第32-33页 |
4.4.1 GPIO口简介 | 第32-33页 |
4.5 音频模块 | 第33-37页 |
4.5.1 模块的选用原因 | 第33页 |
4.5.2 音频模块简介 | 第33-34页 |
4.5.3 相关协议简介 | 第34页 |
4.5.4 速率匹配问题的解决 | 第34-35页 |
4.5.5 音频模块配置 | 第35-36页 |
4.5.6 音频模块软件设计 | 第36-37页 |
4.6 SD卡外设 | 第37-40页 |
4.6.1 SD卡外设硬件结构 | 第37-39页 |
4.6.2 FATFS文件系统 | 第39-40页 |
4.7 DMA传输方式的使用 | 第40-43页 |
4.7.1 DMA传输方式简介 | 第40-41页 |
4.7.2 具体配置DMA | 第41-43页 |
4.8 3.2寸液晶模块 | 第43-45页 |
4.9 USART串口 | 第45-48页 |
4.9.1 串口简介 | 第45页 |
4.9.2 PL2303串口模块 | 第45页 |
4.9.3 PL2303串口模块设置 | 第45-47页 |
4.9.4 串口模块软件设计 | 第47-4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五章 基于STM32嵌入式平台软件部分 | 第50-60页 |
5.1 嵌入式系统软件部分 | 第50-53页 |
5.1.1 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方式 | 第50-51页 |
5.1.2 集成开发与调试环境Ke i 1 MDK | 第51-52页 |
5.1.3 主程序设计 | 第52-53页 |
5.2 μ C/OS-Ⅲ操作系统 | 第53-59页 |
5.2.1 操作系统和裸机程序的区别 | 第53-54页 |
5.2.2 μ C/OS-Ⅲ实时操作系统 | 第54-55页 |
5.2.3 移植μ C/OS-Ⅲ操作系统 | 第55-5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六章 终端处理 | 第60-64页 |
6.1 终端设备选择 | 第60页 |
6.2 终端设备使用处理软件 | 第60-61页 |
6.3 终端软件平台的使用 | 第61-63页 |
6.3.1 串口接收和保存 | 第61-62页 |
6.3.2 GUI界面 | 第62-6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七章 系统调试 | 第64-72页 |
7.1 前端电路的调试及测量结果 | 第64-66页 |
7.2 嵌入式平台调试 | 第66-67页 |
7.3 系统联调 | 第67-72页 |
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8.1 工作总结 | 第72页 |
8.2 展望 | 第72-74页 |
附录 | 第74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2页 |
致谢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