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--第Ⅰ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--碱金属(ⅠA族)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

长寿命、高功率型锰酸锂基正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32页
    1.1 前言第13页
    1.2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概况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第15页
    1.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层状LMO2正极材料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橄榄石型Li FePO4正极材料第18-20页
    1.4 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第20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LiMn_2O_4结构简介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LiMn_2O_4的合成方法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LiMn_2O_4材料存在的一些问题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LiMn_2O_4材料的改性研究第25-31页
    1.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第31-32页
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设备第32-38页
    2.1 实验设备与实验试剂第32-33页
    2.2 材料的制备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材料的制备第33-34页
    2.3 材料的表征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X-射线衍射(XRD)分析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扫描电镜(SEM)分析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投射电镜(TEM)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X-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分析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原子吸收光谱(AAS)分析第35页
    2.4 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电池的组装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1.1 集流体的准备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1.2 电池的组装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充放电测试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高温性能测试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循环伏安测试(CV)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交流阻抗测试(EIS)第36-38页
第三章 尖晶石LiMn_2O_4的掺杂改性第38-61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8-39页
    3.2 Co、F掺杂Li_(1.05)Mn_(1.95-x)Co_xO_(4-y)F_y正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Li_(1.05)Mn_(1.95-x)Co_xO_(4-y)F_y正极材料的制备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Li_(1.05)Mn_(1.95-x)Co_xO_(4-y)F_y正极材料的结构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Li_(1.05)Mn_(1.95-x)Co_xO_(4-y)F_y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1 首圈充放电性能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2 循环性能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小结第43页
    3.3 Al、F掺杂Li_(1.05)Mn_(1.95-x)Al_xO_(4-y)F_y正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Li_(1.05)Mn_(1.95-x)Al_xO_(4-y)F_y正极材料的制备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Li_(1.05)Mn_(1.95-x)Al_xO_(4-y)F_y正极材料的结构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Li_(1.05)Mn_(1.95-x)Al_xO_(4-y)F_y正极材料的形貌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Li_(1.05)Mn_(1.95-x)Al_xO_(4-y)F_y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小结第46页
    3.4 LMCOF-2 和LMAOF-2 材料的振实密度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3.5 LMCOF-2、LMAOF-2 和LMCAOF材料的性能研究第47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LMCAOF材料的合成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LMCOF-2、LMAOF-2 和LMCAOF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LMCOF-2、LMAOF-2 和LMCAOF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3.1 首圈充放电曲线和常温循环性能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3.2 倍率性能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.3.3 高温循环性能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LMCOF-2、LMAOF-2 和LMCAOF材料的XPS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LMCOF-2、LMAOF-2 和LMCAOF材料的CV分析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6 LMCOF-2、LMAOF-2 和LMCAOF材料的EIS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7 LMCOF-2、LMAOF-2 和LMCAOF材料振实密度的比较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8 小结第56页
    3.6 LMCAOF材料的性能研究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LMCAOF材料的TEM和元素分布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LMCAOF材料的常温循环测试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LMCAOF材料的高温循环测试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LMCAOF材料的高温循环后的XRD和SEM分析第59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59-61页
第四章 高性能非化学计量比锰酸锂基正极材料的制备第61-78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1页
    4.2 非化学计量比Li_(1.08)Mn_(1.85)Al_(0.08)Co_(0.05)O_(3.9)F_(0.1) 材料的制备第61-62页
    4.3 不同煅烧温度对Li_(1.08)Mn_(1.85)Al_(0.08)Co_(0.05)O_(3.9)F_(0.1) 材料的影响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不同煅烧温度对Li_(1.08)Mn_(1.85)Al_(0.08)Co_(0.05)O_(3.9)F_(0.1) 材料结构的影响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不同煅烧温度对Li_(1.08)Mn_(1.85)Al_(0.08)Co_(0.05)O_(3.9)F_(0.1) 材料形貌的影响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不同煅烧温度对Li_(1.08)Mn_(1.85)Al_(0.08)Co_(0.05)O_(3.9)F_(0.1) 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小结第64-65页
    4.4 S2材料的TEM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 4.5 S2和S4材料的XPS分析第66-68页
    4.6 S2和S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68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S2和S4材料的常温循环性能和充放电性能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S2和S4材料的倍率性能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S2和S4材料的高温循环和充放电性能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4 S2和S4材料的循环伏安分析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6.5 S2和S4材料的交流阻抗分析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6.6 S2和S4材料高温循环后XRD和SEM分析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7 S2和S4材料高温循环后Mn~(2+)溶解量分析第76-77页
    4.7 小结第77-78页
结论与展望第78-80页
参考文献第80-93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3-94页
致谢第94-95页
附件第95页

论文共9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堇青石透明耐磨釉的制备与表征
下一篇:乙氧基羰基取代咔咯与卟啉钴配合物光、电催化制氢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