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前言 | 第11页 |
1.2 金属卟啉配合物 | 第11-16页 |
1.2.1 钌和锇卟啉配合物 | 第12-13页 |
1.2.2 铁卟啉配合物 | 第13-14页 |
1.2.3 钴卟啉配合物 | 第14-16页 |
1.3 金属咔咯配合物 | 第16-19页 |
1.3.1 钴咔咯配合物 | 第17-18页 |
1.3.2 铜咔咯配合物 | 第18-19页 |
1.4 论文选题思路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配合物Co(TECC)(Py)_21 与Co(TECP)(Py)_22 的合成和表征 | 第21-31页 |
2.1 引言 | 第21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1-25页 |
2.2.1 实验材料 | 第21-22页 |
2.2.2 实验仪器和设备 | 第22页 |
2.2.3 5,10,15-三(乙氧基羰基)咔咯(TECC)的合成 | 第22-23页 |
2.2.4 5,10,15-三(乙氧基羰基)咔咯钴配合物Co(TECC)(Py)_21 的合成 | 第23-24页 |
2.2.5 5,10,15,20-四(乙氧基羰基)卟啉(TECP)的合成 | 第24页 |
2.2.6 5,10,15,20-四(乙氧基羰基)钴卟啉Co(TECP)(Py)_22 的合成 | 第24-25页 |
2.3 表征方法和结果 | 第25-26页 |
2.3.1 紫外-可见光谱(UV-Vis) | 第25页 |
2.3.2 核磁共振(NMR) | 第25-26页 |
2.3.3 质谱(Mass) | 第26页 |
2.3.4 X-射线单晶衍射 | 第26页 |
2.4 表征数据 | 第26-3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钴咔咯配合物Co(TECC)(Py)_21 光、电催化制氢性能研究 | 第31-57页 |
3.1 引言 | 第31-32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2-39页 |
3.2.1 实验材料 | 第32页 |
3.2.2 实验仪器 | 第32-33页 |
3.2.3 实验方法 | 第33-39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9-55页 |
3.3.1 配合物Co(TECC)(Py)_21 的电催化制氢研究 | 第39-51页 |
3.3.2 配合物Co(TECC)(Py)_21 的光催化水制氢研究 | 第51-5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四章 钴卟啉配合物Co(TECP)(Py)_22 光、电催化制氢性能研究 | 第57-66页 |
4.1 引言 | 第57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57-58页 |
4.2.1 实验材料 | 第57页 |
4.2.2 实验仪器 | 第57页 |
4.2.3 实验方法 | 第57-58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8-65页 |
4.3.1 配合物Co(TECP)(Py)_22 的电催化制氢研究 | 第58-64页 |
4.3.2 配合物Co(TECP)(Py)_22 的光催化水制氢研究 | 第64-6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6页 |
附录 | 第76-8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4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6页 |
附件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