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工业论文--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--采油工程论文--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(二次、三次采油)论文

渭北浅层油藏3万吨超前注水试验区开发效果评价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 1.4 技术路线第13-14页
第二章 油藏地质及开发基本情况第14-26页
    2.1 油藏概况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地理位置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地理状况第15页
    2.2 沉积相特征第15-16页
    2.3 天然裂缝发育程度第16-17页
    2.4 储层特征第17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岩石学特征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孔隙类型和结构特征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储层非均质性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储层评价第22-25页
    2.5 油藏特征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流体性质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油藏温度与压力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油藏类型与驱动方式第25-26页
第三章 生产动态分析第26-58页
    3.1 区域开发简况第26-27页
    3.2 基本生产情况第27-31页
    3.3 油井生产情况第31-33页
    3.4 水井生产情况第33-34页
    3.5 油井产能评价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高低产井分析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产能影响因素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 3.6 递减规律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3.7 注水见效状况分析第38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7.1 注水见效状况统计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7.2 注水见效状况井组分析第4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7.3 油井未达到设计产能及未见效原因分析第53-57页
    3.8 米采液、采油指数变化规律第57-58页
第四章 油水运动规律研究第58-71页
    4.1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三维油藏模型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动态数据整理第59页
    4.2 生产历史拟合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储量拟合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生产动态指标拟合第59-62页
    4.3 地下油水运动规律及影响因素第62-71页
第五章 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第71-85页
    5.1 注水开发效果指标计算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存水率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水驱指数第73-74页
    5.2 单井控制储量评价第74-76页
    5.3 含水率变化规律分析第76-77页
    5.4 井网适应性评价第77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井组油藏连通状况评价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合理井网形式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合理井网密度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合理井排距第79-82页
    5.5 驱替压力系统有效性评价第82页
    5.6 生产参数合理性评价第82-83页
    5.7 水驱采收率预测第83-85页
第六章 合理注水开发技术政策优化与调整建议第85-108页
    6.1 研究区注采井网优化研究第85-87页
    6.2 分层注水适应性第87-8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吸水厚度比例法第87-8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水推速度法第89页
    6.3 合理注水参数优化第89-9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合理注水压力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合理注水强度第91-96页
    6.4 合理井底流压与采液强度第96-101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合理井底流压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采液强度优化第97-101页
    6.5 地层压力的保持水平与合理注采比第101-105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地层压力的保持水平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合理注采比第103-105页
    6.6 调整方案开发指标预测第105-108页
第七章 结论第108-109页
致谢第109-110页
参考文献第110-113页
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、专利、获奖及社会评价第113-114页

论文共11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超高强度抽油杆柱优化设计
下一篇:低渗透油藏纳米活性微球调驱体系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