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工业论文--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--油气开采机械设备论文--抽油机械设备论文

超高强度抽油杆柱优化设计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-9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超高强度抽油杆发展现状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许用应力研究现状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杆柱力学分析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杆柱设计研究现状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扶正器间距设计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1.3.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路线第15-16页
第二章 超高强度抽油杆柱许用应力计算第16-34页
    2.1 抽油杆疲劳性能测定试验第16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试验目的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试验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试验结果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P-S-N曲线方程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疲劳极限预测第24-25页
    2.2 抽油杆拉伸试验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试验目的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试验方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试验结果第26-27页
    2.3 抽油杆许用应力第27页
    2.4 许用应力计算方法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API法许用最大应力计算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奥金格法折算许用应力计算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许用应力计算方法对比第31页
    2.5 超高强度抽油杆许用应力计算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许用应力计算模型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抽油杆疲劳应力图第33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33-34页
第三章 三维井眼抽油杆柱受力分析与计算第34-46页
    3.1 三维井眼中抽油杆柱空间几何关系第34-37页
    3.2 三维井眼抽油杆柱受力分析第37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基本假设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悬点载荷分析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上冲程抽油杆柱受力分析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下冲程抽油杆柱受力分析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抽油杆柱受力模型数值求解方法第44-45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45-46页
第四章 抽油杆柱组合优化设计第46-57页
    4.1 抽油杆柱组合设计内容第46页
    4.2 抽油杆柱强度设计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抽油杆强度设计准则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抽油杆柱强度设计方法第46-49页
    4.3 超高强度抽油杆设计方法第49页
    4.4 加重杆设计方法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杆柱失稳判断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加重杆设计第50页
    4.5 加重杆上端抽油杆柱组合设计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多级柱杆柱组合设计步骤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设计流程图第51-52页
    4.6 抽油杆柱组合优化设计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优化目标的确定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抽油杆柱工况参数计算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抽汲参数选择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6.4 杆柱组合优化设计思路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6.5 优化设计步骤第55-56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第五章 扶正器合理配置间距设计第57-68页
    5.1 扶正器类型与作用第57页
    5.2 考虑扶正器后的杆柱受力分析第57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上冲程受力分析与计算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下冲程受力分析与计算第59-62页
    5.3 中和点计算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单级抽油杆中和点的计算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多级抽油杆中和点计算第63页
    5.4 三维井眼抽油杆柱变形分析与计算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抽油杆柱变形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抽油杆柱变形计算第64-65页
    5.5 扶正器合理间距优化设计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扶正器合理配置间距计算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扶正器间距计算思路第66-67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67-68页
第六章 抽油杆柱优化设计软件开发与应用第68-83页
    6.1 软件开发语言及运行环境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开发语言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运行环境第68-69页
    6.2 软件主要功能与使用说明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主要功能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使用说明第71-72页
    6.3 受力计算模型可靠性验证第72-73页
    6.4 实例应用与分析第73-83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基础数据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抽油杆柱组合优化设计第73-7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杆柱强度设计结果校核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4 优化前后对比分析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6.4.5 抽油杆柱扶正器间距设计第79-83页
第七章 结论第83-84页
致谢第84-85页
参考文献第85-87页
附录第87-89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9-90页

论文共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志丹油田YW区长4+5油藏开发储层评价及动态效应预测
下一篇:渭北浅层油藏3万吨超前注水试验区开发效果评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