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机器人技术论文--机器人论文

六自由度3-PRPS并联机构的特性理论研究与仿真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1章 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·引言第10页
   ·并联机构的起源与发展第10-14页
   ·并联机构的应用第14-17页
     ·运动模拟器第14页
     ·工业机器人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微动定位机器人第15页
     ·力传感器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并联运动机床第16-17页
   ·六自由度3-PRPS并联机构的研究发展第17-18页
   ·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18页
   ·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第18-20页
第2章 3-PRP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建模与求解第20-30页
   ·建立3-PRPS并联机构模型第20-21页
   ·3-PRPS并联机构特性总结第21-23页
   ·运动学基本方程运算第23-29页
     ·齐次方程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求解运行学位置反解第24-27页
     ·运动学位置正解研究第27-2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3章 3-PRPS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计算第30-42页
   ·引言第30-31页
   ·影响3-PRPS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的因素第31-33页
     ·连杆杆长的限制第32页
     ·运动副转角的限制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并联机构连杆的干涉第33页
   ·工作空间的计算方法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几何方法第33页
     ·离散方法第33-34页
     ·数值方法第34页
   ·计算3-PRPS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第34-41页
     ·3-PRPS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实例求解第35-37页
     ·3-PRPS工作空间的结果第37-4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1-42页
第4章 3-PRPS并联机构的参数研究与仿真第42-58页
   ·引言第42-43页
     ·ADAMS软件介绍第42-43页
   ·3-PRPS并联机构的不同参数模型第43-45页
   ·基于ADAMS的虚拟样机仿真第45-49页
     ·3-PRPS并联机构的ADAMS建模第45-47页
     ·仿真方法验证第47-49页
   ·仿真结果分析第49-56页
     ·比率K 对平台运动的影响第49-55页
     ·比率K 对工作空间的影响第55-5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6-58页
第5章 3-PRPS并联机构的控制器设计第58-67页
   ·引言第58页
     ·并联机器人的同步控制探讨第58页
   ·3-PRPS并联机构的PID控制第58-61页
     ·PD 控制器的设计第58-60页
     ·PID控制函数第60页
     ·PID控制规律第60-61页
   ·3-PRPS并联机构的非线性PID设计第61-63页
   ·3-PRPS并联机构的控制系统第63-66页
     ·3-PRPS并联机构参数设计第63-65页
     ·3-PRPS并联机构的控制系统第65-6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6-67页
第6章 总结与展望第67-70页
   ·工作总结第67-68页
   ·工作展望第68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3页
附录 部分程序代码第73-79页
致谢第79-8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0页

论文共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肖像绘制机器人技术研究
下一篇:OPC和EIP技术在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