审计机关推进云审计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--以X省审计厅为例
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第二节 文献综述 | 第9-13页 |
一、国内文献综述 | 第9-11页 |
二、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三、文献述评 | 第12-13页 |
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一、研究框架 | 第13-14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第四节 创新和不足 | 第15-16页 |
一、创新之处 | 第15页 |
二、不足之处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| 第16-23页 |
第一节 概念界定 | 第16-19页 |
一、云计算的概念和体系 | 第16-18页 |
二、数据挖掘的概念和方法 | 第18-19页 |
三、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的云审计平台 | 第19页 |
第二节 理论基础 | 第19-23页 |
一、系统论 | 第19-20页 |
二、协同论 | 第20-21页 |
三、软件工程学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现阶段审计信息化作业模式及局限性 | 第23-26页 |
第一节 现阶段审计信息化作业模式 | 第23-24页 |
第二节 现阶段审计信息化局限性 | 第24-26页 |
一、数据信息的利用存在局限,影响审计效率 | 第24页 |
二、运行成本与实际需求之间难以达到平衡 | 第24-25页 |
三、审计模式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| 第25-26页 |
第四章 审计信息化作业模式的创新——云审计平台 | 第26-39页 |
第一节 云审计的原理 | 第26页 |
第二节 构建云审计平台的必要性、可行性分析 | 第26-30页 |
一、平台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| 第26-28页 |
二、平台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8-30页 |
第三节 云审计平台的构建 | 第30-39页 |
一、构建目标 | 第30页 |
二、构建原则 | 第30-31页 |
三、参考“阿里云”的云审计平台构建思路和设想 | 第31-39页 |
第五章 X省审计厅云审计平台的应用研究 | 第39-50页 |
第一节 案例背景 | 第39页 |
第二节 X省审计厅云审计平台的应用案例分析 | 第39-47页 |
一、审计数据采集 | 第41-42页 |
二、审计数据预处理 | 第42-43页 |
三、审计数据分析 | 第43-46页 |
四、审计预警 | 第46-47页 |
第三节 应用云审计平台的发现与启示 | 第47-50页 |
一、提高审计效率 | 第47-48页 |
二、降低审计部门成本 | 第48页 |
三、开拓新的审计核查方向 | 第48页 |
四、增强了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| 第48-49页 |
五、增加审计精确性 | 第49-50页 |
第六章 云审计平台在实际应用时的关注点 | 第50-53页 |
第一节 应用关注点 | 第50-51页 |
一、关注被审计单位信息化建设情况 | 第50页 |
二、关注审计组织模式是否适合开展云审计 | 第50页 |
三、关注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审计的能力 | 第50-51页 |
四、关注云审计平台使用时的安全情况 | 第51页 |
第二节 针对关注事项的几点建议 | 第51-53页 |
一、完善审计客体基础设施建设 | 第51页 |
二、秉持开放、共享理念,形成审计协同机制 | 第51-52页 |
三、审计人员与云审计平台互相适应 | 第52页 |
四、加强云审计平台安全和风险控制 | 第52-53页 |
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| 第53-55页 |
第一节 全文小结 | 第53页 |
第二节 研究工作展望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