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果树病虫害论文--坚果类病虫害论文

漾濞大泡核桃JsPRP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缩略词表第17-1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8-31页
    1.1 核桃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核桃病害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核桃转基因育种第19页
    1.2 植物对炭疽病菌的抗性防卫机理研究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分子抗病研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化学物质及代谢抗病研究第21-23页
    1.3 植物富含脯氨酸蛋白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富含脯氨酸蛋白的结构特征及分类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富含脯氨酸蛋白基因的表达特性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1 发育阶段和组织特异性表达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2 对信号分子以及逆境胁迫的响应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富含脯氨酸蛋白的功能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.1 维持细胞结构的稳定性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.2 参与植物对逆境胁迫的防卫反应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.3 其他功能第28页
    1.4 脂质转移蛋白第28-29页
    1.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目的第29-31页
第二章 漾濞大泡核桃JsPRP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第31-49页
    2.1 前言第31页
    2.2 材料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植物材料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菌株和载体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主要试剂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缓冲液和培养基配方第32页
    2.3 方法第32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植物材料的处理及样品采集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RNA的提取及mRNA的分离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5’RACE及3’RACE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1 RACE引物设计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2 RACE 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3 RACE扩增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T-A克隆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4.1 DNA片段连接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4.2 转化大肠杆菌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全长cDNA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5.1 全长cDNA序列的扩增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5.2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基因编码区序列扩增及内含子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6.1 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6.2 编码区序列的扩增及内含子分析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qRT-PCR第37-39页
    2.4 结果与分析第39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JsPRP1全长cDNA克隆及内含子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.1 序列同源性分析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.2 理化性质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.3 信号肽及亚细胞定位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.4 跨膜结构预测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.5 二级结构分析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.6 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.7 三维结构预测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表达谱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2.5 讨论第46-49页
第三章 JsPRP1的原核表达及抑菌活性分析第49-65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49页
    3.2 材料与试剂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菌株和载体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主要试剂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缓冲液和培养基配方第50-52页
    3.3 方法第52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JsPRP1的扩增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1 质粒提取及纯化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2 酶切反应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3 胶回收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4 DNA连接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His-JsPRP1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外源蛋白的提取和纯化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外源蛋白的超滤浓缩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外源蛋白抑菌活性的测定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7.1 真菌的预培养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7.2 平板抑菌实验第57页
    3.4 结果与分析第57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JsPRP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JsPRP1的诱导表达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融合蛋白的纯化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融合蛋白的抑菌活性分析第61-62页
    3.5 讨论第62-65页
第四章 JsPRP1的亚细胞定位第65-72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65页
    4.2 材料与试剂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植物材料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菌株和载体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主要试剂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缓冲液和培养基配方第66-67页
    4.3 方法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亚细胞定位载体的构建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农杆菌EHA105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CaCl_2冻融法转化农杆菌EHA105感受态细胞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PCR反应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农杆菌EHA105活化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农杆菌EHA105侵染洋葱表皮第68-69页
    4.4 结果与分析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JsPRP1亚细胞定位载体的构建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JSPRP1亚细胞定位载体转化根癌农杆菌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JsPRP1-GFP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第70页
    4.5 讨论第70-72页
第五章 JsPRP1在转基因烟草中的功能分析第72-86页
    5.1 前言第72页
    5.2 材料与试剂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植物材料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菌株和载体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主要试剂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缓冲液和培养基配方第73-74页
    5.3 方法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植物超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农杆菌LBA4404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CaCl_2冻融法转化农杆菌LBA4404感受态细胞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PCR反应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农杆菌LBA4404活化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叶盘转化法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7 转基因烟草的筛选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8 转基因烟草中JsPRP1表达水平分析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9 转基因烟草的非生物胁迫处理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0 转基因烟草对胶孢炭疽菌的抗性分析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1 数据处理第77页
    5.4 结果与分析第77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JsPRP1植物超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JsPRP1植物超表达载体转化根癌农杆菌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JsPRP1转基因烟草的产生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JsPRP1转基因烟草的筛选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转基因烟草中JsPRP1的转录水平分析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6 转基因烟草提高了对干旱和镉胁迫的耐受性第80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7 转基因烟草的胶孢炭疽菌的耐受性第83页
    5.5 讨论第83-86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6-89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86-88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88-89页
致谢第89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102页
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02页
申请专利第102页

论文共10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三种真菌线虫捕食性的表观遗传学基础研究和SCGB1A1基因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研究
下一篇:茧蜂病毒、Hemichannel和细胞凋亡间的相互关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