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2页 |
1.1 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简介 | 第11-13页 |
1.1.1 TiO_2光催化反应机理 | 第11-12页 |
1.1.2 二氧化钛晶体结构和性能 | 第12-13页 |
1.2 二氧化钛的制备与固定 | 第13-14页 |
1.3 二氧化钛的改性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3.1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 | 第14页 |
1.3.2 上转换材料的复合 | 第14-16页 |
1.4 负载型二氧化钛 | 第16-19页 |
1.5 选题背景、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| 第19-20页 |
1.5.1 选题背景 | 第19页 |
1.5.2 研究目的、意义 | 第19-20页 |
1.6 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第2章 TiO_2的掺杂与复合研究 | 第22-41页 |
2.1 实验部分 | 第22-25页 |
2.1.1 试剂及仪器设备 | 第22页 |
2.1.2 二氧化钛改性材料的制备 | 第22-23页 |
2.1.3 材料表征 | 第23-24页 |
2.1.4 光催化实验 | 第24-25页 |
2.2 结果与讨论 | 第25-40页 |
2.2.1 X射线衍射分析(XRD) | 第25-28页 |
2.2.2 紫外一可见光谱分析(Uv-vis) | 第28-30页 |
2.2.3 XPS分析 | 第30-34页 |
2.2.4 粒径分析 | 第34页 |
2.2.5 光催化实验 | 第34-40页 |
2.3 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3章 载体负载TiO_2的研究 | 第41-52页 |
3.1 实验部分 | 第41-43页 |
3.1.1 试剂及仪器 | 第41页 |
3.1.2 负载方法 | 第41-42页 |
3.1.3 材料表征 | 第42页 |
3.1.4 光催化实验 | 第42-43页 |
3.2 结果与讨论 | 第43-50页 |
3.2.1 溶胶浓度和载体浸渍次数对TiO_2负载量及光催化性能影响 | 第43-44页 |
3.2.2 载体本身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 | 第44-46页 |
3.2.3 载体上负载的二氧化钛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 | 第46-49页 |
3.2.4 负载TiO_2的X射线衍射分析(XRD) | 第49页 |
3.2.5 载体负载TiO_2的扫描电镜分析(SEM) | 第49-50页 |
3.3 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4章 负载Fe~(3+)掺杂TiO_2及光催化性研究 | 第52-71页 |
4.1 实验部分 | 第52-53页 |
4.1.1 试剂及仪器 | 第52页 |
4.1.2 负载方法 | 第52-53页 |
4.1.3 材料表征 | 第53页 |
4.1.4 光催化实验 | 第53页 |
4.1.5 循环光催化实验 | 第53页 |
4.2 结果和讨论 | 第53-69页 |
4.2.1 X射线衍射分析(XRD) | 第53-55页 |
4.2.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(SEM)和电子能谱分析(EDX) | 第55-58页 |
4.2.3 光催化实验 | 第58-67页 |
4.2.4 负载Fe~(3+)掺杂二氧化钛的样品循环光催化实验 | 第67-69页 |
4.3 小结 | 第69-71页 |
第5章 负载上转换发光材料复合TiO_2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| 第71-90页 |
5.1 实验部分 | 第71-73页 |
5.1.1 试剂及仪器 | 第71页 |
5.1.2 负载方法 | 第71-72页 |
5.1.3 材料表征 | 第72页 |
5.1.4 光催化实验 | 第72页 |
5.1.5 循环光催化实验 | 第72-73页 |
5.2 结果和讨论 | 第73-88页 |
5.2.1 X射线衍射分析(XRD) | 第73-74页 |
5.2.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(SEM)和电子能谱分析(EDX) | 第74-77页 |
5.2.3 光催化实验 | 第77-86页 |
5.2.4 循环光催化实验 | 第86-88页 |
5.3 小结 | 第88-90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90-93页 |
6.1 主要成果 | 第90-92页 |
6.2 创新点 | 第92页 |
6.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92-9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3-99页 |
致谢 | 第99-100页 |
附录 | 第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