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DSP的舰载光电稳定平台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光电稳定平台的发展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 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其结构 | 第12-14页 |
第2章 稳定平台总体方案 | 第14-40页 |
2.1 平台稳定方法 | 第14-15页 |
2.2 稳定平台系统组成及技术指标要求 | 第15-16页 |
2.3 稳定平台建模 | 第16-27页 |
2.3.1 稳定平台机械结构 | 第16-17页 |
2.3.2 系统干扰力矩分析 | 第17-18页 |
2.3.3 坐标系定义 | 第18-20页 |
2.3.4 坐标系间的关系及转换方法 | 第20-22页 |
2.3.5 光轴稳定方程 | 第22-27页 |
2.4 关键器件选型及建模 | 第27-38页 |
2.4.1 电机选型以及数学模型 | 第27-32页 |
2.4.2 角度测量元件 | 第32-33页 |
2.4.3 轴角/数字转换器模型 | 第33-37页 |
2.4.4 微控制器 | 第37页 |
2.4.5 D/A转换器 | 第37-38页 |
2.4.6 线性光耦 | 第38页 |
2.4.7 串口拓展芯片 | 第38页 |
2.4.8 电源模块 | 第38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3章 伺服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| 第40-66页 |
3.1 伺服控制算法比较 | 第40-42页 |
3.2 多环路复合伺服控制系统 | 第42-59页 |
3.2.1 系统简介 | 第42页 |
3.2.2 SISO工具箱及Simulink简介 | 第42-44页 |
3.2.3 电流环设计 | 第44-49页 |
3.2.4 速度环设计 | 第49-54页 |
3.2.5 位置环设计 | 第54-57页 |
3.2.6 前馈补偿设计 | 第57-58页 |
3.2.7 陷波器 | 第58-59页 |
3.3 连续系统离散化 | 第59-63页 |
3.3.1 离散化方法比较 | 第59-60页 |
3.3.2 双线性变换法 | 第60-63页 |
3.4 系统仿真 | 第63-6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4章 关键辅助算法分析 | 第66-73页 |
4.1 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 | 第66-70页 |
4.1.1 最小二乘法算法分析 | 第66-68页 |
4.1.2 最小二乘法算法仿真 | 第68-70页 |
4.2 捷径处理算法 | 第70-71页 |
4.3 旋转变压器粗精结合算法 | 第71-7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5章 系统程序设计 | 第73-83页 |
5.1 程序流程图 | 第73-74页 |
5.2 系统初始化 | 第74-78页 |
5.3 拟合曲线程序 | 第78-79页 |
5.4 接收角度信号 | 第79-80页 |
5.5 接收角速度信号 | 第80-81页 |
5.6 向上位机输出观测量 | 第81-82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82-83页 |
第6章 系统调试 | 第83-93页 |
6.1 实验方法 | 第83页 |
6.2 具体调试步骤 | 第83-92页 |
6.2.1 电流环调试 | 第83-86页 |
6.2.2 速度环调试 | 第86-89页 |
6.2.3 位置环调试 | 第89-90页 |
6.2.4 前馈补偿调试分析 | 第90-91页 |
6.2.5 陷波器调试 | 第91-92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92-93页 |
结论 | 第93-9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5-9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98-99页 |
致谢 | 第9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