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1 绪论 | 第9-21页 |
| 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| 1.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| 1.3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| 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| 1.4 六模块教学法的综述 | 第15-21页 |
| 1.4.1 六模块教学法在课堂建构中的意义 | 第15-16页 |
| 1.4.2 六模块教学法的基本理念 | 第16-17页 |
| 1.4.3 六模块教学法的具体操作要求 | 第17-21页 |
| 2 普通高中算法教学现状的访谈与分析 | 第21-29页 |
| 2.1 针对教师的访谈 | 第21-24页 |
| 2.1.1 访谈主要对象 | 第21页 |
| 2.1.2 访谈主要内容 | 第21页 |
| 2.1.3 访谈内容摘要 | 第21-24页 |
| 2.2 针对学生的访谈 | 第24-27页 |
| 2.2.1 访谈主要对象 | 第24页 |
| 2.2.2 访谈主要内容 | 第24页 |
| 2.2.3 访谈内容摘要 | 第24-27页 |
| 2.3 针对访谈的分析 | 第27-29页 |
| 2.3.1 发现的问题 | 第27页 |
| 2.3.2 成因分析 | 第27-29页 |
| 3 六模块教学法下的算法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 | 第29-47页 |
| 3.1 针对“循环语句”教学有效性的案例设计与实践 | 第30-35页 |
| 3.2 从数学史的角度对算法教学的案例设计与实践 | 第35-45页 |
| 3.3 六模块教学法下的算法教学效果分析 | 第45-47页 |
| 3.3.1 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分析 | 第45-46页 |
| 3.3.2 学生情感态度与创新思维能力分析 | 第46页 |
| 3.3.3 六模块教学法的有效性分析 | 第46-47页 |
| 4 反思与展望 | 第47-49页 |
| 4.1 反思 | 第47-48页 |
| 4.2 展望 | 第48-4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| 附录 | 第51-57页 |
| 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