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1 绪论 | 第17-27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| 第17-18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| 第18-20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8-19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9-20页 |
1.3 研究主要创新点 | 第20-22页 |
1.4 研究设计 | 第22-27页 |
1.4.1 研究对象 | 第22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1.4.3 研究结构安排 | 第23-24页 |
1.4.4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24-27页 |
2. 文献综述 | 第27-47页 |
2.1 家庭旅游研究 | 第27-33页 |
2.1.1 家庭 | 第27页 |
2.1.2 家庭旅游的定义 | 第27-28页 |
2.1.3 国内家庭旅游研究 | 第28-29页 |
2.1.4 国外家庭旅游研究 | 第29-33页 |
2.1.5 家庭旅游研究小结 | 第33页 |
2.2 学习相关理论 | 第33-39页 |
2.2.1 人类发展理论 | 第33-35页 |
2.2.2 学习理论 | 第35-38页 |
2.2.3 学习相关理论小结 | 第38-39页 |
2.3 旅游中的学习研究 | 第39-45页 |
2.3.1 教育旅游与学习 | 第39-41页 |
2.3.2 非教育旅游与学习 | 第41-45页 |
2.3.3 旅游中的学习研究小结 | 第45页 |
2.4 总结 | 第45-47页 |
3 子研究一:家庭旅游学习行为的质性研究 | 第47-67页 |
3.1 引言 | 第47页 |
3.2 文献回顾 | 第47-49页 |
3.2.1 旅游中的个人学习 | 第47-48页 |
3.2.2 家庭旅游 | 第48-49页 |
3.3 研究方法 | 第49-51页 |
3.3.1 被访对象 | 第49-50页 |
3.3.2 数据收集 | 第50页 |
3.3.3 数据分析 | 第50-51页 |
3.4 结果和讨论 | 第51-63页 |
3.4.1 出游基本信息 | 第52页 |
3.4.2 学到了什么? | 第52-60页 |
3.4.3 如何学到? | 第60-63页 |
3.5 结论 | 第63-67页 |
4 子研究二:家庭旅游学习结果量表开发研究 | 第67-115页 |
4.1 问项生成 | 第68-74页 |
4.1.1 明确构念及内容 | 第68-72页 |
4.1.2 形成问项池 | 第72-74页 |
4.2 预试测及量表修正 | 第74-90页 |
4.2.1 预测试样本取样及数据描述 | 第74-79页 |
4.2.2 预测试问项净化及结果 | 第79-89页 |
4.2.3 初始量表的修正和完善 | 第89-90页 |
4.3 大样本数据及问项再分析 | 第90-107页 |
4.3.1 数据获取 | 第90页 |
4.3.2 样本数据特征描述 | 第90-96页 |
4.3.3 维度生成及问项净化 | 第96-106页 |
4.3.4 效度检验:验证性因子分析 | 第106-107页 |
4.4 人口统计学特征与旅游基本特征对旅游学习结果的影响 | 第107-110页 |
4.4.1 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家庭旅游学习结果 | 第108页 |
4.4.2 旅游基本特征与家庭旅游学习结果 | 第108-110页 |
4.5 小结与讨论 | 第110-115页 |
5 子研究三:家庭旅游学习行为结果的关系研究 | 第115-189页 |
5.1 研究问题 | 第115页 |
5.2 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| 第115-135页 |
5.2.1 社会学习理论 | 第115-117页 |
5.2.2 情境因素:家庭功能 | 第117-126页 |
5.2.3 行为因素:学习结果 | 第126-127页 |
5.2.4 家庭功能与学习结果 | 第127-130页 |
5.2.5 人的内在感知:幸福感(Happiness,Well-being) | 第130-134页 |
5.2.6 学习结果与幸福感 | 第134-135页 |
5.3 家庭旅游学习行为研究模型 | 第135页 |
5.4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| 第135-137页 |
5.5 预测试 | 第137-143页 |
5.5.1 样本取样及数据描述 | 第137-138页 |
5.5.2 预测试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138-140页 |
5.5.3 预测试检验方法及结果 | 第140-143页 |
5.5.4 初始量表修正及完善 | 第143页 |
5.6 正式调研数据收集、描述与质量评价 | 第143-157页 |
5.6.1 数据获取和特征描述 | 第143页 |
5.6.2 样本数据的变量统计描述 | 第143-145页 |
5.6.3 变量的质量及结构分析 | 第145-152页 |
5.6.4 验证性因子分析 | 第152-154页 |
5.6.5 区分效度再检验 | 第154-156页 |
5.6.6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| 第156-157页 |
5.7 假设检验 | 第157-183页 |
5.7.1 中介效应检验 | 第157-168页 |
5.7.2 调节效应检验 | 第168-179页 |
5.7.3 假设检验结果小结 | 第179-183页 |
5.8 结果讨论 | 第183-189页 |
5.8.1 家庭功能与学习结果 | 第183-186页 |
5.8.2 学习结果与幸福感 | 第186-187页 |
5.8.3 其他发现 | 第187-189页 |
6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189-197页 |
6.1 研究总结 | 第189-190页 |
6.2 研究的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| 第190-196页 |
6.2.1 理论贡献 | 第190-193页 |
6.2.2 实践启示 | 第193-196页 |
6.3 研究局限和展望 | 第196-197页 |
6.3.1 研究局限 | 第196页 |
6.3.2 研究展望 | 第196-1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97-221页 |
附录 调查问卷 | 第221-229页 |
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| 第22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