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方言论文--北方话(官话方言)论文--北方方言(华北官话)论文

哈尔滨方言七十年语音变化研究

中文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绪论第20-37页
    第一节 哈尔滨市概况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地理、历史、人口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行政区划第22-23页
    第二节 哈尔滨方言语音及相关研究综述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东北方言语音研究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黑龙江方言语音研究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哈尔滨方言语音研究第25-28页
    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目的、价值、材料和方法第28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研究目的与价值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材料和方法第31-37页
第一章 哈尔滨方言语音变异调查第37-63页
    第一节 语音变异调查第37-5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语言变项的调查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社会变项的调查第38-54页
    第二节 调查过程、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第54-6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调查的过程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调查的方法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数据的处理第57-60页
    第三节 理论基础和符号说明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理论基础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符号说明第61-63页
第二章 哈尔滨方言声母变化第63-142页
    第一节 零声母合口字的声母变化第63-70页
    第二节 古日母字的声母变化第70-79页
    第三节 古知庄章组字的声母变化第79-104页
    第四节 古影疑母开口一、二等字的声母变化第104-111页
    第五节 古帮系、端系、知系、见系字的声母变化第111-14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古帮系帮组、非组字今声母的语音变化第111-11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古端系端组、精组、泥组字今声母的语音变化第117-12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古知系知、章组字今声母的语音变化第127-134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古见系见、晓、影组字今声母的语音变化第134-142页
第三章 哈尔滨方言韵母变化第142-187页
    第一节 古泥、来母合口呼一等山摄字介音[u]的再现第142-144页
    第二节 古帮、泥组合口诸摄字原读开口韵音节的合口化第144-14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帮组合口字读为开口韵第14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泥来组合口字读为开口韵第145-148页
    第三节 其他韵母的语音分歧第148-15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古流、遇、咸、山等摄字韵母的语音变化第148-15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古止、蟹、臻、深等摄字韵母的语音变化第153-157页
    第四节 古宕江曾梗等摄字韵母的文白异读第157-17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入声字韵母的文白异读第158-16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非入声字韵母的文白异读第165-170页
    第五节 儿化韵的合并与分化第170-187页
第四章 哈尔滨方言声调变化第187-209页
    第一节 哈尔滨方言与普通话声调调类对照第187-190页
    第二节 哈尔滨方言原读阴平调类例字的声调变化第190-193页
    第三节 哈尔滨方言原读阳平调类例字的声调变化第193-196页
    第四节 哈尔滨方言原读上声调类例字的声调变化第196-20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古清声母入声字原读上声代表字第196-20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非入声字原读上声代表字第200-204页
    第五节 哈尔滨方言原读去声调类例字的声调变化第204-209页
第五章 哈尔滨方言中的一些特殊字音的变化第209-242页
    第一节 两字组连读变调的语音分歧第209-22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不含轻声两字组连读变调第209-21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含轻声两字组的连读变调第215-222页
    第二节 特殊儿化音变的语音分歧第222-227页
    第三节 合音导致的语音分歧第227-235页
    第四节 脱落导致的语音分歧第235-242页
第六章 社会因素对语音变化影响的解释第242-394页
    第一节 声母变异与社会因素第242-29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零声母合口字[υ]化变异第242-24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古日母字今声母变异第248-25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古知庄章组字今声母变异第253-267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古影疑母开口一、二等字今声母变异第267-272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古帮系、端系、知系、见系代表字今声母变异第272-292页
    第二节 韵母变异与社会因素第292-32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古泥、来母今合口一等山摄字韵母变异第292-29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古帮组果山宕江梗等摄、泥组通摄合口字韵母变异第298-30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古流、遇、止、蟹、假、山、咸、臻等摄字韵母变异第303-308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古宕江曾梗等摄的文白异读第308-319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儿化韵母的合流与分化语音变异第319-326页
    第三节 声调变异与社会因素第326-34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原读阴平调类字的声调变异第326-33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原读阳平调类字的声调变异第331-33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原读上声调类字的声调变异第337-34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原读去声调类字的声调变异第343-348页
    第四节 语流中的变异现象与社会因素第348-37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两字组连读变调的变异第348-35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特殊儿化音变的变异第358-36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合音的变异第364-369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脱落的变异第369-375页
    第五节 社会因素对语音变化影响的解释第375-39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年龄与语音变化第375-37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性别与语音变化第376-37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教育程度与语音变化第377-378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职业声望与语音变化第378-379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家庭声望与语音变化第379-380页
        六、方言背景与语音变化第380-382页
        七、民族与语音变化第382-383页
        八、幼年语言环境与语音变化第383-384页
        九、居住地与语音变化第384-385页
        十、成长地与语音变化第385-386页
        十一、语体与场合与语音变化第386-388页
        十二、发音人的社会因素与语音变化小结第388-394页
第七章 哈尔滨方言的语音变异机制和动因第394-410页
    第一节 语音变异的语言内部机制第394-40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语音演变的原因及方式第394-39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语音演变的类型和特点第396-39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及系统性第397-401页
    第二节 语音变异的语言外部动因第401-41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城市发展历史和移民背景与语音变化第402-40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时代背景与语音变化第404-40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语言接触与语音变化第405-406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语言态度与语音变化第406-407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权威方言与语音变化第407-408页
        六、社会心理与语音变化第408-410页
第八章 哈尔滨方言语音变化的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第410-473页
    第一节 声母变异的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第414-432页
    第二节 韵母变异的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第432-444页
    第三节 声调变异的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第444-451页
    第四节 语流音变中特殊字音变异的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第451-473页
结语第473-475页
参考文献第475-486页
致谢第486-48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489-491页

论文共49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哈木尼堪蒙古语研究
下一篇:汤显祖戏曲文本叙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