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地下建筑设计论文--交通用地下建筑论文

大连地铁站地域性公共艺术塑造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引言第9-10页
1 绪论第10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对地铁站公共艺术与环境氛围的思索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对地域与全球化的思索第10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理论意义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现实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-19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文献综述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实地调研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典型案例分析第19-20页
    1.5 研究框架第20-21页
2 地铁站地域性公共艺术概述第21-34页
    2.1 公共艺术的相关概念及特点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公共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公共艺术的特征和表现形式第23-25页
    2.2 地铁站公共艺术的概述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地铁站公共艺术的定义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地铁站公共艺术的形式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地铁站公共艺术的特点第27-28页
    2.3 地铁站地域性公共艺术的特征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地域性的含义及特点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地域性公共艺术的属性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地铁站地域性公共艺术的个性表达第29-30页
    2.4 大连地铁站地域性公共艺术设置的必要性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大连地铁站公共艺术传承的必要性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地域性的现代转化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现代与历史的交融第32-33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3-34页
3 地铁站地域性公共艺术案例分析第34-63页
    3.1 国外地铁站地域性公共艺术典型案例分析第34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历史遗韵传承式的莫斯科地铁站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科技创新式的慕尼黑地铁站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旅游特色式的伦敦地铁站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人文情怀式的巴黎地铁站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艺术殿堂式的斯德哥尔摩地铁站第42-43页
    3.2 国内地铁站地域性公共艺术典型案例分析第43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历史遗韵传承——西安、南京、北京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高新产业创新——武汉、西安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旅游特色表达——青岛、杭州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汇聚人文思想——重庆、上海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特定主题生成——南京、重庆第53-56页
    3.3 国内外地铁站地域性公共艺术的现状对比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国外地铁站地域性公共艺术现状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国内地铁站地域性公共艺术现状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国内外地铁站地域性公共艺术相同点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国内外地铁站地域性公共艺术不同点对比第58-60页
    3.4 国内外地铁站地域性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注重历史文化的发展趋势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人性化的发展趋势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第61-62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62-63页
4 大连地铁站地域性公共艺术的塑造原则第63-81页
    4.1 大连地铁的特色与背景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大连的城市特色与背景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大连地铁特征分析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大连地铁线路设置特点第65-66页
    4.2 大连地铁站公共艺术设计所面临的问题第66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地域性氛围营造不足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缺乏时代气息与创新精神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人文关怀凸显不足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缺少特色主题营造与定位第69-70页
    4.3 国内外优秀案例对大连地铁站公共艺术的启示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注重地上与地下空间的对接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结合城市地标及地域性塑造第70-71页
    4.4 大连地铁站地域性公共艺术的构建原则第71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地域文化原则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继承与创新原则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时代特色原则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人文情怀原则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整体营造原则第78-79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79-81页
5 大连地铁站地域性公共艺术的设计策略第81-101页
    5.1 重塑历史遗韵策略第81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大连历史文化状态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重塑大连历史遗韵第82-84页
    5.2 打造科技创新策略第84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传统与创新的融合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第86-88页
    5.3 彰显时尚旅游策略第88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服装时尚之都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海洋文化主题表达第89-92页
    5.4 延续人文情怀策略第92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延续足球文化第92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教育氛围的营造第94-97页
    5.5 特定主题及艺术表达策略第97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特殊记忆点的再塑第97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特定艺术形式表达第99-100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100-101页
结论第101-102页
参考文献第102-105页
附录A 大连地铁1号线现状调研分析图表第105-106页
附录B 大连地铁2号线现状调研分析图表第106-107页
附录C 图片索引第107-108页
附录D 表格索引第108-11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10-111页
致谢第111-112页

论文共11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武汉市“P+R”交通设计研究
下一篇:基于体验式旅游模式的浙东传统乡村建筑及构筑物适应性研究--以东钱湖陶公村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