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8-24页 |
1.1 硒的来源及性质 | 第8-12页 |
1.1.1 硒的来源 | 第8页 |
1.1.2 硒的生物效应 | 第8-9页 |
1.1.3 硒的物理化学特性 | 第9-11页 |
1.1.4 硒的环境行为 | 第11-12页 |
1.2 环境水体中Se(Ⅳ)/Se(Ⅵ)的分析测定 | 第12-16页 |
1.2.1 样品前处理 | 第13页 |
1.2.2 Se(Ⅳ)/Se(Ⅵ)的富集分离 | 第13-16页 |
1.2.2.1 离子交换法 | 第13-14页 |
1.2.2.2 共沉淀法 | 第14页 |
1.2.2.3 萃取法 | 第14-15页 |
1.2.2.4 色谱法 | 第15页 |
1.2.2.5 毛细管电泳法 | 第15-16页 |
1.3 硒的仪器分析 | 第16-20页 |
1.3.1 分光光度法 | 第16-17页 |
1.3.2 原子荧光光谱法 | 第17页 |
1.3.3 原子吸收光谱法 | 第17页 |
1.3.4 原子发射光谱法 | 第17-18页 |
1.3.5 中子活化法 | 第18页 |
1.3.6 加速器质谱法 | 第18页 |
1.3.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| 第18-19页 |
1.3.8 联用技术 | 第19-20页 |
1.4 环境样品中Se(Ⅳ)和Se(Ⅵ)的分析进展 | 第20-21页 |
1.5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| 第21-24页 |
1.5.1 选题依据 | 第21-22页 |
1.5.2 研究内容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主要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 | 第24-28页 |
2.1 实验试剂及仪器 | 第24-26页 |
2.1.1 主要实验试剂 | 第24页 |
2.1.2 主要实验仪器 | 第24-25页 |
2.1.3 主要实验材料 | 第25-26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6-28页 |
2.2.1 静态法 | 第26页 |
2.2.2 动态法 | 第26-27页 |
2.2.3 测量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Se(Ⅳ)/Se(Ⅵ)的热稳定性研究 | 第28-38页 |
3.1 实验部分 | 第28-31页 |
3.1.1 示踪剂 75Se的氧化反应 | 第28-30页 |
3.1.2 Se(Ⅳ)/Se(Ⅵ)在HCl体系中的热稳定性 | 第30页 |
3.1.3 Se(Ⅳ)/Se(Ⅵ)在HNO3体系中的热稳定性 | 第30-31页 |
3.2 结果与讨论 | 第31-37页 |
3.2.1 Se(Ⅳ)的氧化 | 第31-32页 |
3.2.2 Se(Ⅳ)/Se(Ⅵ)在不同浓度HCl中的热稳定性 | 第32-35页 |
3.2.3 Se(Ⅳ)/Se(Ⅵ)在不同浓度HNO3体系中的热稳定性 | 第35-37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HCl体系中Se(Ⅳ)/Se(Ⅵ)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富集与分离 | 第38-49页 |
4.1 实验部分 | 第38-39页 |
4.1.1 实验过程 | 第38-39页 |
4.2 结果与讨论 | 第39-47页 |
4.2.1 吸附动力学 | 第39-40页 |
4.2.2 溶液pH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4.2.3 离子强度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4.2.4 等温线 | 第42-43页 |
4.2.5 柱分离 | 第43-47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五章 HNO_3体系中Se(Ⅳ)/Se(Ⅵ)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富集与分离 | 第49-59页 |
5.1 实验部分 | 第49页 |
5.1.1 实验过程 | 第49页 |
5.2 结果与讨论 | 第49-57页 |
5.2.1 吸附动力学 | 第49-51页 |
5.2.2 溶液pH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5.2.3 离子强度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5.2.4 等温线 | 第53-54页 |
5.2.5 柱分离 | 第54-57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57-59页 |
第六章 HR-ICP-MS应用于水样中Se(Ⅳ)和Se(Ⅵ)的测量 | 第59-67页 |
6.1 测量条件的选择 | 第59-63页 |
6.1.1 Ca2+的影响 | 第60-62页 |
6.1.2 Br-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6.2 水样的测量 | 第63-67页 |
6.2.1 Se(Ⅳ)和Se(Ⅵ)在自来水中的穿透曲线 | 第63-64页 |
6.2.2 水样中Se(Ⅳ)和Se(Ⅵ)的测量 | 第64-67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7.1 工作总结 | 第67页 |
7.2 工作不足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4页 |
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