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3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7-10页 |
(一) 背景阐述 | 第7-8页 |
(二) 文献综述 | 第8-9页 |
(三)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路径与方法 | 第10-12页 |
(一) 研究路径 | 第10-11页 |
(二) 研究框架 | 第11页 |
(三) 研究步骤 | 第11-12页 |
(四) 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三、章节安排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清代蝴蝶纹样“百蝶穿花”分析 | 第13-22页 |
一、“百蝶穿花”的文本考证 | 第13-20页 |
(一) “百蝶穿花”的文本来源 | 第13-14页 |
(二) 《红楼梦》文本中“百蝶穿花”纹样与存世实物纹样的比照 | 第14-15页 |
(三) “百蝶穿花”纹样寓意分析 | 第15-18页 |
(四) “百蝶穿花”中蝴蝶形态考辨 | 第18页 |
(五) “百蝶穿花”纹样织造工艺探究 | 第18-20页 |
二、小结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清代织绣蝴蝶纹样的文化选择与演化适应 | 第22-39页 |
一、清代织绣蝴蝶纹样和文化环境 | 第22-23页 |
二、织绣蝴蝶纹样在清代的题材演变 | 第23-33页 |
(一) “蝴”“蝠”“福”的意象融合与题材创新 | 第24-27页 |
(二) 蝴蝶纹样中“蛾”题材的脱离与消亡 | 第27-32页 |
(三) 清代独立纹样题材的聚合与均化趋势 | 第32-33页 |
三、织绣蝴蝶纹样在清代的文化寓意 | 第33-37页 |
(一) 清代蝴蝶纹样贯穿人生的多样寓意 | 第33-36页 |
(二) 清代蝴蝶纹样弥合阶层的适用特性 | 第36-37页 |
四、小结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 蝴蝶图案结构与纹样表现手法分析 | 第39-54页 |
一、蝴蝶纹样的图案适合 | 第39-49页 |
(一) 蝴蝶纹样对中国画透视法则的体现 | 第39-42页 |
(二) 蝴蝶纹样对图案适合规则的体现 | 第42-49页 |
二、蝴蝶纹样的工艺表现 | 第49-53页 |
(一) 织花蝴蝶纹样工艺分析 | 第49-50页 |
(二) 刺绣蝴蝶纹样工艺分析 | 第50-53页 |
三、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五章 清代织绣蝴蝶纹样的活化设计 | 第54-66页 |
一、设计思路阐述 | 第54-56页 |
二、设计过程详述 | 第56-63页 |
(一) 设计过程中图案与工艺的影响联动 | 第56-60页 |
(二) 设计过程中文化意义的挖掘与丰富 | 第60-62页 |
(三) 设计反思 | 第62-63页 |
三、小结 | 第63-66页 |
结论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