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0-23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1.2 选题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3页 |
1.2.1 选题的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2.2 选题的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| 第13-20页 |
1.3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3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6-20页 |
1.3.3 述评 | 第20页 |
1.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| 第20-21页 |
1.4.1 研究的思路 | 第20-21页 |
1.4.2 研究的方法 | 第21页 |
1.5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21-23页 |
2 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| 第23-35页 |
2.1 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的相关概念阐释 | 第23-27页 |
2.1.1 环境教育 | 第23-24页 |
2.1.2 环境意识 | 第24-25页 |
2.1.3 环境意识教育 | 第25-27页 |
2.1.4 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 | 第27页 |
2.2 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研究的基础理论 | 第27-30页 |
2.2.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理论 | 第27-28页 |
2.2.2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8-29页 |
2.2.3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| 第29-30页 |
2.3 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的内容 | 第30-34页 |
2.3.1 环境危机观教育 | 第30-31页 |
2.3.2 生态伦理观教育 | 第31-32页 |
2.3.3 绿色消费观教育 | 第32-33页 |
2.3.4 生态美学教育 | 第33页 |
2.3.5 环境法制观教育 | 第33-3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3 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现状分析 | 第35-53页 |
3.1 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取得的成绩 | 第35-38页 |
3.1.1 哈尔滨市高校对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基本趋于一致 | 第35-36页 |
3.1.2 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的探索方兴未艾 | 第36-37页 |
3.1.3 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中的实践教育发展迅速 | 第37-38页 |
3.2 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| 第38-47页 |
3.2.1 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水平提升不理想 | 第38-42页 |
3.2.2 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中理论与实践教育不平衡 | 第42-44页 |
3.2.3 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| 第44-45页 |
3.2.4 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途径欠缺 | 第45-46页 |
3.2.5 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内容掌握欠佳 | 第46-47页 |
3.3 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 | 第47-51页 |
3.3.1 相关主体对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重视不足 | 第47-48页 |
3.3.2 哈尔滨市各层次对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的宣传不力 | 第48-49页 |
3.3.3 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的相关群体合力不足 | 第49-50页 |
3.3.4 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保障条件欠缺 | 第50-51页 |
3.3.5 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内容体系不完整 | 第5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4 加强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的对策 | 第53-61页 |
4.1 加强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的原则 | 第53-55页 |
4.1.1 坚持教育内容综合化的原则 | 第53-54页 |
4.1.2 坚持教育形式多样化的原则 | 第54页 |
4.1.3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| 第54-55页 |
4.2 加强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的路径 | 第55-60页 |
4.2.1 提升相关主体对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的重视力度 | 第55-56页 |
4.2.2 加强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的宣传 | 第56-57页 |
4.2.3 充分发挥相关群体的合力作用 | 第57-58页 |
4.2.4 健全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保障体系 | 第58-59页 |
4.2.5 科学构建哈尔滨市高校学生环境意识教育内容体系 | 第59-60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结论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附录 | 第67-7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