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畜牧、动物医学、狩猎、蚕、蜂论文--家禽论文--鸡论文--饲料与营养论文

利用拟微绿球藻(Nannochloropsis sp.)生产富含n-3 PUFA鸡蛋及其机理研究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英文缩略表第15-16页
第一章 引言第16-32页
    1.1 n-3 PUFA及其富集鸡蛋研究进展第1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PUFA分类与命名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n-3 PUFA对人体保健作用及摄食推荐量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家禽体内n-3 PUFA消化代谢及转化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富集n-3 PUFA鸡蛋的研究进展第20-27页
    1.2 微藻营养价值及在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微藻营养价值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微藻添加剂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第27-29页
    1.3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动物体脂质代谢研究的应用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蛋白质组学简介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有关n-3 PUFA蛋白组学的研究第29-30页
    1.4 展望第30-31页
    1.5 研究目的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目的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内容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研究技术路线第31-32页
第二章 拟微绿球藻营养成分测定及代谢能预测第32-38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试验材料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代谢能的预测第33-35页
    2.2 结果与讨论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NS的营养成分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NS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NS氨基酸含量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NS代谢能的预测第37页
    2.3 小结第37-38页
第三章 饲粮中添加拟微绿球藻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第38-54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试验材料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试验设计与饲粮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饲养管理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数据统计分析第42页
    3.2 结果与分析第42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生产性能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蛋品质及蛋黄成分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蛋黄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蛋黄中n-3 PUFA富集规律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鸡蛋感官评定第48-50页
    3.3 讨论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生产性能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蛋品质及蛋黄成分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蛋黄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蛋黄中n-3 PUFA富集规律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鸡蛋感官评定第52-53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53-54页
第四章 饲粮中添加拟微绿球藻对蛋鸡肝脏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第54-69页
    4.1 材料与方法第54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样品采集及处理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试验试剂与仪器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试验方法及流程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差异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9页
    4.2 结果与分析第59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样品总蛋白质浓度及质量检测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肝脏组织蛋白鉴定及定量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差异蛋白的筛选及分类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差异蛋白GO功能分析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差异蛋白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第64-66页
    4.3 讨论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iTRAQ方法的选择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差异蛋白注释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差异蛋白参与的代谢通路第67-68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68-69页
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69-70页
    5.1 主要结论第69页
    5.2 创新点第69页
    5.3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不足第69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8页
附录第78-88页
致谢第88-89页
作者简历第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隐孢子虫和弓形虫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
下一篇:猪带绦虫蛋白激酶A基因表达、活性分析及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