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1-23页 |
1.1 隐孢子虫与弓形虫简介 | 第11-12页 |
1.1.1 隐孢子虫 | 第11页 |
1.1.2 弓形虫 | 第11-12页 |
1.2 隐孢子虫与弓形虫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| 第12-17页 |
1.2.1 显微检测技术 | 第12页 |
1.2.2 动物接种分离技术 | 第12页 |
1.2.3 免疫学检测技术 | 第12-15页 |
1.2.3.1 染色试验(Dye teat, DT) | 第13页 |
1.2.3.2 改良凝集试验(Modified agglutination test, MAT) | 第13页 |
1.2.3.3 乳胶凝集试验(Latex agglutination test, LAT) | 第13-14页 |
1.2.3.4 间接血凝试验(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test, IHA) | 第14页 |
1.2.3.5 荧光抗体技术(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,FAT) | 第14页 |
1.2.3.6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(Enzyme-linked immunosbsorbent assay,ELISA) | 第14-15页 |
1.2.4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| 第15-17页 |
1.2.4.1 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(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,PCR) | 第15页 |
1.2.4.2 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(nested PCR) | 第15-16页 |
1.2.4.3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(real-time PCR,RT-PCR) | 第16页 |
1.2.4.4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(Loop-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, LAMP) | 第16-17页 |
1.3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(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,RPA) | 第17-21页 |
1.3.1 RPA反应原理 | 第17-18页 |
1.3.2 RPA引物的设计 | 第18-19页 |
1.3.3 目的基因的选取 | 第19页 |
1.3.4 扩增产物的长度 | 第19页 |
1.3.5 RPA衍生技术 | 第19-20页 |
1.3.5.1 荧光定量RPA | 第19-20页 |
1.3.5.2 LF-RPA | 第20页 |
1.3.5.3 数字芯片RPA | 第20页 |
1.3.5.4 固相RPA | 第20页 |
1.3.6 RPA技术的应用 | 第20-21页 |
1.3.6.1 细菌检测 | 第21页 |
1.3.6.2 病毒的检测 | 第21页 |
1.3.6.3 寄生虫的检测 | 第21页 |
1.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的意义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隐孢子虫RP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| 第23-32页 |
2.1 材料 | 第23-24页 |
2.1.1 实验材料 | 第23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23页 |
2.1.3 实验试剂 | 第23-24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4-27页 |
2.2.1 隐孢子虫卵囊的纯化 | 第24页 |
2.2.2 粪便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样品DNA | 第24-25页 |
2.2.3 月桂酰肌氨酸钠(LSS)提取隐孢子虫卵囊DNA | 第25页 |
2.2.4 引物和探针的设计 | 第25-26页 |
2.2.5 RPA凝胶检测方法的建立 | 第26页 |
2.2.6 LF-RPA检测方法的建立 | 第26-27页 |
2.2.7 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| 第27页 |
2.3 实验结果 | 第27-30页 |
2.3.1 隐孢子虫卵囊DNA提取方法的优化 | 第27-28页 |
2.3.2 LF-RPA保守性和特异性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3.3 LF-RPA与巢式PCR敏感性比较 | 第29页 |
2.3.4 LF-RPA反应条件的优化 | 第29-30页 |
2.3.5 临床样品的检测 | 第30页 |
2.4 讨论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弓形虫RP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| 第32-41页 |
3.1 材料 | 第32-33页 |
3.1.1 实验材料 | 第32页 |
3.1.2 实验仪器 | 第32-33页 |
3.1.3 实验试剂 | 第33页 |
3.2 实验方法 | 第33-36页 |
3.2.1 弓形虫卵囊DNA的提取 | 第33-34页 |
3.2.2 土壤DNA的提取 | 第34-35页 |
3.2.3 引物和探针的设计 | 第35页 |
3.2.4 LF-RPA检测方法的建立 | 第35-36页 |
3.2.5 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| 第36页 |
3.3 实验结果 | 第36-39页 |
3.3.1 LF-RPA特异性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3.2 LF-RPA保守性分析 | 第37页 |
3.3.3 LF-RPA与巢式PCR敏感性比较 | 第37-38页 |
3.3.4 LF-RPA反应条件的优化 | 第38-39页 |
3.3.5 临床样品的检测 | 第39页 |
3.4 讨论 | 第39-41页 |
第四章 全文结论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作者简历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