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9-26页 |
1.1 木质纤维素 | 第9-11页 |
1.1.1 木质纤维素的化学组成及用途 | 第9-10页 |
1.1.2 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 | 第10-11页 |
1.2 木糖代谢利用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1.2.1 木糖的生物转化途径 | 第11-12页 |
1.2.2 木糖代谢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| 第12-15页 |
1.2.3 木糖运输途径的改造 | 第15-16页 |
1.3 枯草芽孢杆菌的木糖代谢研究 | 第16-18页 |
1.3.1 枯草芽孢杆菌 | 第16-17页 |
1.3.2 枯草芽孢杆菌的木糖代谢 | 第17页 |
1.3.3 枯草芽孢杆菌的木糖调控机制 | 第17-18页 |
1.4 葡萄糖阻遏机制 | 第18-22页 |
1.4.1 细菌的 PTS 底物转运系统 | 第19-20页 |
1.4.2 革兰氏阳性菌的碳代谢阻遏机制 | 第20-21页 |
1.4.3 革兰氏阴性菌的碳代谢阻遏机制 | 第21-22页 |
1.5 碳代谢的去阻遏方法 | 第22-24页 |
1.5.1 基因敲除策略 | 第22-23页 |
1.5.2 基因突变技术 | 第23页 |
1.5.3 底物选择性共代谢策略 | 第23-24页 |
1.5.4 引入异源的基因 | 第24页 |
1.6 乙偶姻和 2,3-丁二醇的代谢研究 | 第24-25页 |
1.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6-41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6-31页 |
2.1.1 实验菌株和质粒 | 第26-27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27-28页 |
2.1.3 实验药品 | 第28-29页 |
2.1.4 实验中涉及的重要溶液 | 第29-30页 |
2.1.5 实验用到的培养基 | 第30-31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31-37页 |
2.2.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| 第31-32页 |
2.2.2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| 第32页 |
2.2.3 大肠杆菌、枯草芽孢杆菌质粒的提取 | 第32-33页 |
2.2.4 PCR 扩增 DNA 片段 | 第33-34页 |
2.2.5 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体系 | 第34-35页 |
2.2.6 DNA 核酸片段的纯化 | 第35页 |
2.2.7 DNA 核酸片段的回收 | 第35-36页 |
2.2.8 DNA 片段的连接 | 第36页 |
2.2.9 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的提取 | 第36-37页 |
2.2.10 枯草芽孢杆菌的 Spizzen 转化 | 第37页 |
2.3 蛋白质含量测定 | 第37-38页 |
2.4 异源蛋白的酶活力测定 | 第38-40页 |
2.4.1 木糖异构酶的酶活力测定 | 第38-39页 |
2.4.2 木酮糖激酶的酶活力测定 | 第39-40页 |
2.5 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条件的选择 | 第40-41页 |
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1-61页 |
3.1 枯草芽孢杆菌木糖运输途径的改造 | 第41-43页 |
3.2 异源基因 xylAB 的引入 | 第43-48页 |
3.2.1 构建质粒 pHP13-P43-xylA-xylB | 第43-44页 |
3.2.2 构建质粒 pHP13-PA-PAB | 第44-47页 |
3.2.3 构建整合质粒 pDG1730-PA-PAB | 第47-48页 |
3.3 枯草芽孢杆菌戊糖磷酸途径的改造 | 第48-51页 |
3.3.1 构建质粒 pHP13-PT、pHP13-PY 和 pHP13-PTY | 第49页 |
3.3.2 构建质粒 pHP13-PTYRY | 第49-51页 |
3.4 基因组整合菌株的构建 | 第51-52页 |
3.5 基因工程菌株的发酵表征 | 第52-61页 |
3.5.1 木糖运输蛋白 AraE 的过表达对菌体木糖代谢的作用 | 第52-54页 |
3.5.2 异源木糖异构酶和木酮糖激酶对葡萄糖阻遏产生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3.5.3 过表达戊糖磷酸途径对木糖代谢产生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3.5.4 B. subtilis 利用葡萄糖和木糖代谢生产 3-羟基丁酮 | 第57-58页 |
3.5.5 BSUL13 利用葡萄糖和木糖高效生产 3-羟基丁酮 | 第58-61页 |
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4.1 结论 | 第61-62页 |
4.2 展望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70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