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. 绪论 | 第8-13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1.2.1 科学意义 | 第9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9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框架 | 第9-12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1.5 本文创新之处 | 第12-13页 |
2. 文献综述 | 第13-29页 |
2.1 盈余管理、股权激励和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综述 | 第13-24页 |
2.1.1 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综述 | 第13-17页 |
2.1.2 股权激励机制的相关理论综述 | 第17-22页 |
2.1.3 企业生命周期的相关理论综述 | 第22-24页 |
2.2 企业生命周期与股权激励、盈余管理相关性的实证综述 | 第24-29页 |
2.2.1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 | 第24-27页 |
2.2.2 企业生命周期与股权激励的相关性 | 第27页 |
2.2.3 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 | 第27-29页 |
3.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| 第29-33页 |
3.1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 | 第29-30页 |
3.2 股权激励有效期与盈余管理 | 第30-31页 |
3.3 企业生命周期、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 | 第31-33页 |
4. 研究设计 | 第33-39页 |
4.1 样本选取、分类及数据来源 | 第33-34页 |
4.2 变量选取 | 第34-37页 |
4.2.1 被解释变量 | 第34-36页 |
4.2.2 解释变量 | 第36页 |
4.2.3 控制变量 | 第36-37页 |
4.3 模型建立 | 第37-39页 |
5.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| 第39-49页 |
5.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39-43页 |
5.2 相关性分析 | 第43-44页 |
5.3 回归分析 | 第44-47页 |
5.4 稳健性分析 | 第47-48页 |
5.5 研究结论 | 第48-49页 |
6. 相关建议和本文的局限、展望 | 第49-54页 |
6.1 相关建议 | 第49-52页 |
6.1.1 完善制度设计 | 第49-50页 |
6.1.2 优化实施环境 | 第50-51页 |
6.1.3 合理运用制度 | 第51-52页 |
6.2 本文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| 第52-54页 |
6.2.1 本文研究的局限 | 第52页 |
6.2.2 未来研究的展望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