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1 绪论 | 第9-24页 |
1.1 汽车安全性概述 | 第9-10页 |
1.2 汽车正面碰撞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1.3 乘员约束系统概述 | 第11-19页 |
1.3.1 乘员约束系统的理论基础 | 第12-14页 |
1.3.2 安全气囊 | 第14-16页 |
1.3.3 安全带 | 第16-18页 |
1.3.4 约束系统的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4 约束系统对女性乘员保护的研究现状 | 第19-22页 |
1.4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9-21页 |
1.4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21-22页 |
1.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22-24页 |
2 汽车正面碰撞的评价方法 | 第24-37页 |
2.1 乘员伤害指标 | 第24-27页 |
2.1.1 头部伤害指标 | 第24-25页 |
2.1.2 颈部伤害指标 | 第25页 |
2.1.3 胸部伤害指标 | 第25-26页 |
2.1.4 大腿伤害指标 | 第26页 |
2.1.5 小腿伤害指标 | 第26页 |
2.1.6 完全损伤指标 | 第26-27页 |
2.2 正面碰撞法规 | 第27-30页 |
2.2.1 美国正面碰撞法规 | 第27-28页 |
2.2.2 欧洲正面碰撞法规 | 第28-29页 |
2.2.3 中国正面碰撞法规 | 第29-30页 |
2.3 新车评价规程 | 第30-36页 |
2.3.1 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-NCAP | 第30-32页 |
2.3.2 美国新车评价规程U-NCAP | 第32-35页 |
2.3.3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-NCAP | 第35-3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3 基于MADYMO系统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| 第37-56页 |
3.1 仿真软件MADYMO的介绍 | 第37-38页 |
3.2 驾驶员侧仿真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| 第38-55页 |
3.2.1 车体模型建立 | 第38-39页 |
3.2.2 假人模型的导入 | 第39-42页 |
3.2.3 安全带模型的建立 | 第42-44页 |
3.2.4 气囊模型的建立 | 第44-50页 |
3.2.5 接触的设置 | 第50页 |
3.2.6 模型的加载 | 第50-51页 |
3.2.7 模型的验证 | 第51-55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4 系统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及参数优化 | 第56-73页 |
4.1 概述 | 第56页 |
4.2 系统灵敏度分析 | 第56-60页 |
4.2.1 约束系统参数对乘员损伤的影响分析 | 第56-57页 |
4.2.2 约束系统参数的灵敏度参数设计及分析 | 第57-60页 |
4.3 约束系统参数的优化设计 | 第60-70页 |
4.3.1 正交试验设计法 | 第61页 |
4.3.2 试验结果的处理 | 第61-62页 |
4.3.3 系统参数优化 | 第62-70页 |
4.4 约束系统对女性假人在不系安全带工况下的验证 | 第70-72页 |
4.4.1 不系安全带约束系统模型的调整 | 第70-71页 |
4.4.2 女性乘员安全性能的评价 | 第71-7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5 总结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5.1 总结 | 第73页 |
5.2 展望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