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经济概况、经济史、经济地理论文--中国经济论文--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--产业结构论文

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济南市产业布局优化研究

中文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1 绪论第11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主体功能区研究进展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产业布局优化理论研究进展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1 国外研究综述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2 国内研究综述第15-17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7-18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8-19页
2 基础理论第19-25页
    2.1 基本概念和内涵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主体功能区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产业相关概念和内涵第19-20页
    2.2 主体功能区划的相关理论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承载力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区划理论第22页
    2.3 产业空间布局的相关理论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比较优势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增长极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点轴开发理论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集聚与集群理论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产业升级与产业融合理论第24-25页
3 济南产业发展和布局现状分析第25-40页
    3.1 济南产业发展概况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产业结构转型优化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现代农业稳定特色化发展第29-30页
    3.2 济南产业布局现状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宏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工业集聚区成效凸显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服务业网络化格局日趋稳定第31-32页
    3.3 济南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第32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产业综合实力相对下降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产业发展呈现虚高度化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产业同构化问题较为突出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产业集聚集群效应亟待提高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产业布局散乱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产城统筹发展亟待深化第39-40页
4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济南产业布局优化战略第40-55页
    4.1 济南市主体功能区划分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划分方法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1.1 构建指标体系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1.2 指数评价法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划分结果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不同主体功能区产业功能定位第44-45页
    4.2 主体功能区划分与产业布局优化应遵循的原则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统筹安排,全面布局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条块结合,协调布局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立足园区,集群布局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产城融合,有序布局第46页
    4.3 布局优化目标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产业布局趋于有序,形成最佳功能分区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区域发展更加均衡,初步实现协调发展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工业区集中集聚发展,主导产业有序形成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主城区发展格局优化,现代服务业能力显著增强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布局配置效应显现,三生共赢和谐发展第47-48页
    4.4 产业布局优化的思路第48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总体思路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产业布局优化格局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2.1 主城产业核心区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2.2 外围产业拓展区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2.3 “三临”产业潜力区第54-55页
5 济南市三大产业布局优化重点第55-85页
    5.1 第一产业布局优化第55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产业定位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总体布局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重点产业布局第58-62页
    5.2 第二产业布局优化第6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主导产业选择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主导产业总体布局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不同主导产业空间布局第65-73页
    5.3 服务业布局优化第73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服务业发展定位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服务业总体布局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重点产业空间布局第75-85页
6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产业布局优化保障措施第85-89页
    6.1 加大政策体系创新,加快产业优化调整步伐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力度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制定差别化的产业扶持政策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开发区特殊政策第86页
    6.2 增强服务理念创新,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第8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第8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第8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强化政策引导和落实第86-87页
    6.3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,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与活力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第8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第8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创新招商机制第8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依靠外向带动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6 充分利用各类土地政策第88页
    6.4 强化人才资源创新,为产业优化提供人才保障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创新人才激励政策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第88-89页
7 结语第89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92页
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92-93页
致谢第93页

论文共9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An Investig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Interaction Anxiety among Non-English Majors in China
下一篇:一汽集团装备制造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