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前言 | 第11-12页 |
第1章 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| 第12-23页 |
1.1 生态文明的内涵 | 第12-16页 |
1.1.1 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| 第12-13页 |
1.1.2 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 | 第13-15页 |
1.1.3 生态文明的丰富内涵 | 第15-16页 |
1.2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| 第16-23页 |
1.2.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| 第16-18页 |
1.2.2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环境保护思想 | 第18-20页 |
1.2.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“天人合一”思想 | 第20-23页 |
第2章 中国生态文明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| 第23-33页 |
2.1 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 | 第23-28页 |
2.1.1 水土流失严重 | 第23-24页 |
2.1.2 沙漠化迅速发展 | 第24-25页 |
2.1.3 草原退化加剧 | 第25页 |
2.1.4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| 第25-26页 |
2.1.5 水体污染严重 | 第26页 |
2.1.6 空气质量不容乐观 | 第26-27页 |
2.1.7 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 | 第27-28页 |
2.2 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 | 第28-33页 |
2.2.1 人口基数庞大,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| 第28-29页 |
2.2.2 政绩观上唯 GDP,法律上监管不到位 | 第29-30页 |
2.2.3 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和异化消费观念的侵蚀 | 第30-31页 |
2.2.4 公众的生态意识较差 | 第31-33页 |
第3章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和意义分析 | 第33-44页 |
3.1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| 第33-38页 |
3.1.1 发展生态经济 | 第33-35页 |
3.1.2 加快推进生态建设的法制化进程 | 第35-36页 |
3.1.3 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 | 第36-37页 |
3.1.4 动员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| 第37-38页 |
3.2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分析 | 第38-44页 |
3.2.1 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28 | 第38-40页 |
3.2.2 有利于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 | 第40-41页 |
3.2.3 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| 第41-42页 |
3.2.4 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| 第42-44页 |
结论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5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0-51页 |
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