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第二节 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一、国外研究成果 | 第11-12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4页 |
一、研究思路 | 第14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第四节 创新和不足 | 第14-16页 |
一、创新之处 | 第14页 |
二、不足之处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理论基础 | 第16-22页 |
第一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和分类 | 第16-18页 |
一、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 | 第16-17页 |
二、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分类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相关理论依据 | 第18-22页 |
一、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理论基础 | 第18-19页 |
二、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理论基础 | 第19-22页 |
第三章 韩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背景和原因 | 第22-29页 |
第一节 韩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背景 | 第22-25页 |
一、历史背景 | 第22-23页 |
二、现状及趋势 | 第23-25页 |
第二节 韩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原因 | 第25-29页 |
一、政策主导的金融管辖过度集中 | 第25-26页 |
二、商业银行间过度竞争,银企关系不规范 | 第26-29页 |
第四章 韩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运作方法 | 第29-44页 |
第一节 韩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选择 | 第29-32页 |
一、KAMCO为主导的处置模式 | 第29-30页 |
二、商业银行直接处置模式 | 第30-31页 |
三、企业重整计划 | 第31-32页 |
第二节 韩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的运作方法 | 第32-41页 |
一、整批销售方式 | 第33-36页 |
二、设立合作投资公司 | 第36-38页 |
三、个别整理处置 | 第38-39页 |
四、运作方法综合比较 | 第39-41页 |
第三节 韩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的经验总结及存在的问题 | 第41-44页 |
一、韩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的经验总结 | 第41-42页 |
二、韩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存在的问题 | 第42-44页 |
第五章 韩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| 第44-51页 |
第一节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基本情况 | 第44-47页 |
一、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| 第44-45页 |
二、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存在的问题 | 第45-47页 |
第二节 韩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| 第47-51页 |
一、优化不良资产处置的组织结构 | 第48页 |
二、促进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升级 | 第48-49页 |
三、充分利用资产证券化的处置模式 | 第49-50页 |
四、建立系统、透明的资本市场体系 | 第50-51页 |
第六章 结论及优化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的对策建议 | 第51-55页 |
第一节 结论 | 第51页 |
第二节 优化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的对策建议 | 第51-53页 |
一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,改善政银企关系 | 第51-52页 |
二、改善商业银行内部信贷管理体制,与监管部门共同应对 | 第52-53页 |
三、明确资产管理公司(AMC)目标定位,推进地方AMC发展 | 第53页 |
四、增加资本市场透明度,积极引入外资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