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缩略词 | 第9-13页 |
第一章 自溶霉素与安莎霉素类Hsp90抑制剂 | 第13-21页 |
1.1 安莎霉素类Hsp90抑制剂 | 第13-15页 |
1.1.1 格尔德霉素类Hsp90抑制剂的结构特征 | 第14页 |
1.1.2 格尔德霉素与Hsp90复合晶体结构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1.3 自溶霉素的研究前景 | 第15页 |
1.2 热休克蛋白90简介 | 第15-17页 |
1.2.1 Hsp90的ATP循环 | 第16-17页 |
1.2.2 Hsp90抑制剂的作用机理 | 第17页 |
1.3 安莎霉素类Hsp90抑制剂的全合成策略 | 第17-21页 |
1.3.1 安莎霉素全合成方法 | 第17-20页 |
1.3.3 Reblastantin与自溶霉素的合成方法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烯烃复分解概述 | 第21-35页 |
2.1 烯烃复分解简介及机理 | 第21-22页 |
2.2 烯烃复分解催化剂 | 第22-23页 |
2.3 烯烃复分解分类 | 第23页 |
2.4 交叉复分解 | 第23-26页 |
2.4.1 交叉复分解简介 | 第23-25页 |
2.4.2 交叉复分解在全合成中的应用 | 第25-26页 |
2.5 关环复分解 | 第26-32页 |
2.5.1 关环复分解简介 | 第27页 |
2.5.2 催化剂和浓度对关环复分解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2.5.3 温度、溶剂对关环复分解的影响 | 第28页 |
2.5.4 关环底物环的大小对关环复分解的影响 | 第28-30页 |
2.5.5 关环复分解在全合成中的应用 | 第30-32页 |
2.6 Relay烯烃复分解策略在全合成中的应用 | 第32-33页 |
2.7 全合成中利用烯烃复分解构建反式三取代烯烃的实例 | 第33-35页 |
2.7.1 构建反式三取代烯烃成功的例子 | 第33页 |
2.7.2 构建反式三取代烯烃失败的例子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本论文研究方案设计与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5-37页 |
第四章 自溶霉素及类似物的片段的合成 | 第37-62页 |
4.1 芳环片段:片段118和片段119的合成 | 第37-40页 |
4.1.1 自溶霉素芳环片段118的合成 | 第37-39页 |
4.1.2 芳环片段119的合成 | 第39-40页 |
4.2 自溶霉素C1-C8片段122的合成 | 第40-47页 |
4.2.1 自溶霉素C1-C7异丙烯基化前体片段114的制备 | 第40-42页 |
4.2.2 异丙烯基螯合控制加成法的研究 | 第42-46页 |
4.2.3 小结 | 第46-47页 |
4.3 自溶霉素类似物C1-C7的合成 | 第47-49页 |
4.3.1 自溶霉素6-甲基类似物C1-C7片段121的制备方法概述 | 第47-48页 |
4.3.2 小结 | 第48-49页 |
4.4 自溶霉素及类似物片段合成实验部分 | 第49-62页 |
4.4.1 仪器与试剂 | 第49页 |
4.4.2 自溶霉素及类似物芳环片段的合成 | 第49-51页 |
4.4.3 自溶霉素C1-C8片段的合成 | 第51-55页 |
4.4.4 自溶霉素类似物C1-C7片段合成的实验部分 | 第55-62页 |
第五章 利用烯烃复分解法构建反式三取代烯烃的研究 | 第62-71页 |
5.1 利用交叉复分解法构建反式三取代烯烃的初步探索 | 第62-63页 |
5.2 利用关环复分解法构建反式三取代烯烃的研究 | 第63-65页 |
5.2.1 烯丙酮模型的关环复分解 | 第64-65页 |
5.2.2 烯丙醇及其保护模型的关环复分解 | 第65页 |
5.3 小结 | 第65页 |
5.4 实验部分 | 第65-71页 |
5.4.1 交叉复分解通法(以苯乙烯与自溶霉素C1-C8片段为例) | 第65-66页 |
5.4.2 关环复分解的片段制备与反应通法 | 第66-71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80页 |
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| 第80-81页 |
附录B 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| 第81-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