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缩略词 | 第10-14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4-24页 |
1.1 背景介绍 | 第14页 |
1.2 替莫唑胺结构及活化机理 | 第14-15页 |
1.3 替莫唑胺与DNA修复 | 第15-21页 |
1.3.1 O6-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(MGMT) | 第16-17页 |
1.3.2 DNA错配修复(DNA mismatch repair,MMR) | 第17-18页 |
1.3.3 碱基切除修复系统(Base excision repair,BER) | 第18-19页 |
1.3.4 同源重组修复(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,HR) | 第19-21页 |
1.4 p53抑癌基因 | 第21-22页 |
1.5 TMZ耐受性解决 | 第22-23页 |
1.6 研究目的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实验材料 | 第24-29页 |
2.1 实验细胞系 | 第24页 |
2.2 实验仪器 | 第24-25页 |
2.3 实验试剂 | 第25-26页 |
2.4 试剂配制 | 第26-29页 |
第三章 实验方法 | 第29-39页 |
3.1 细胞培养 | 第29-31页 |
3.1.1 实验前准备 | 第29页 |
3.1.2 细胞复苏 | 第29-30页 |
3.1.3 细胞seeding | 第30页 |
3.1.4 加药处理 | 第30-31页 |
3.2 MTT法检测IC_(50)值 | 第31页 |
3.3 细胞周期 | 第31-32页 |
3.4 免疫荧光 | 第32-33页 |
3.5 凋亡 | 第33页 |
3.6 蛋白 | 第33-37页 |
3.6.1 样品处理 | 第33页 |
3.6.2 蛋白定量(Bradford法) | 第33-34页 |
3.6.3 样品制备 | 第34-35页 |
3.6.4 SDS-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| 第35-37页 |
3.7 紫外吸收 | 第37-39页 |
3.7.1 Ct-DNA浓度的测定 | 第37页 |
3.7.2 药物与Ct-DNA的结合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39-67页 |
4.1 TMZ与377、465结构比较 | 第39-40页 |
4.2 MTT检测377和465对不同细胞系的半抑制浓度 | 第40-43页 |
4.3 MGMT抑制剂06-BG | 第43-44页 |
4.4 紫外光谱法测定377、465与DNA的相互作用 | 第44-50页 |
4.5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| 第50-52页 |
4.6 免疫荧光法检测DNA双链断裂 | 第52-57页 |
4.7 Annexin-V-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 | 第57-59页 |
4.8 免疫印记 | 第59-62页 |
4.9 ATM抑制剂KU55933 | 第62-63页 |
4.10 讨论 | 第63-67页 |
第五章 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六章 展望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5页 |
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75-76页 |
附录B 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