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土力学、地基基础工程论文--岩石(岩体)力学及岩石测试论文--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论文

深部洞室分区破裂机理与数值模拟分析研究

中文摘要第10-12页
ABSTRACT第12-13页
第一章 绪论第15-32页
    1.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1.2 深部洞室分区破裂现象的研究现状第16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现场监测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理论研究第18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室内试验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数值模拟第26-28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研究内容、创新点及技术路线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创新点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技术路线第30-32页
第二章 深部洞室分区破裂的模型试验研究第32-86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32页
    2.2 模型相似材料的研制第32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相似理论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相似材料的选择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相似材料配比的确定第37-42页
    2.3 高地应力真三维加载模型试验系统的研制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数控液压加载控制系统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第44-46页
    2.4 分区破裂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方法第46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模型试验方案的设计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地质力学模型制作方法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模型量测元件布置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模型加载与开挖第52-54页
    2.5 深部洞室分区破裂现象的产生条件第54-6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模型洞周破裂现象的对比分析第54-6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模型洞周位移和应变的变化规律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分区破裂现象的产生条件第65-66页
    2.6 深部洞室分区破裂现象的影响因素第66-80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模型洞周破裂现象的对比分析第66-74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模型洞周位移应变和应力的变化规律第74-79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分区破裂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第79-80页
    2.7 模型试验与现场监测对比分析第80-84页
        2.7.1 分区破裂现象的现场监测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2.7.2 模型试验的全过程测试数据第82-84页
    2.8 本章小结第84-86页
第三章 基于应变梯度的分区破裂弹性损伤软化模型第86-118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86页
    3.2 应变局部化与分区破裂现象第86-8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岩石的应变局部化与应变软化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应变局部化与分区破裂现象第88-89页
    3.3 应变梯度弹性损伤本构关系第89-9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应变梯度和高阶应力的引入第89-9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应变梯度弹性损伤本构关系的推导第92-97页
    3.4 基于应变梯度的深部洞室分区破裂弹性损伤软化模型第97-10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高应力条件下岩石材料的非线性损伤演化规律第98-10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基于应变梯度的分区破裂弹性损伤软化模型第101-10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深部巷道分区破裂位移平衡方程的推导第105-108页
    3.5 深部圆形巷道围岩位移和应力的求解与对比分析第108-11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圆形巷道围岩位移和应力的求解方法第108-11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理论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第113-117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117-118页
第四章 分区破裂能量损伤破坏准则第118-123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118页
    4.2 基于应变梯度的分区破裂能量损伤破坏准则第118-12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岩石的破坏与能量耗散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基于应变梯度的单元破坏准则第119-122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122-123页
第五章 深部洞室分区破裂现象的数值模拟分析第123-172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123页
    5.2 分区破裂数值分析方法的建立第123-13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本构方程的矩阵形式第124-12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高阶六面体单元的构建第126-13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分区破裂单元破坏的判定方法第134-136页
    5.3 依托ABAQUS平台的分区破裂程序开发第136-142页
    5.4 分区破裂的数值模拟与分析第142-16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圆形巷道分区破裂数值模拟第143-14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含软弱夹层洞室的分区破裂数值模拟第147-15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非圆形洞室的分区破裂数值模拟第153-16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最大主应力分布状态对洞周破裂的影响第160-16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洞室形状对分区破裂的影响分析第164-169页
    5.5 深部洞室分区破裂的产生机理第169-170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170-172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72-174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172-173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173-174页
参考文献第174-181页
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81-182页
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82-183页
致谢第183-185页
附件第185页

论文共1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水分、光照和氮沉降对五种暖温带典型乔木幼苗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影响
下一篇:基于SAP的HR模块的分析与实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