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9页 |
1 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基本特征 | 第13-14页 |
1.1 形态和化学组成 | 第13页 |
1.2 PRV的主要基因及其功能 | 第13-14页 |
2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 | 第14-19页 |
2.1 我国近十年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 | 第14-17页 |
2.2 我省近年猪伪狂犬病的gE抗体监测调查 | 第17-19页 |
3 猪伪狂犬病的传播途径及流行特点 | 第19页 |
4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| 第19-21页 |
4.1 新生猪的临床症状 | 第19页 |
4.2 断奶仔猪的临床症状 | 第19-20页 |
4.3 育肥、育成猪的临床症状 | 第20页 |
4.4 妊娠母猪的临床症状 | 第20-21页 |
5 猪伪狂犬病剖检病理变化 | 第21-24页 |
6 猪伪狂犬病诊断方法 | 第24-26页 |
6.1 主要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| 第24-25页 |
6.2 血清学诊断方法 | 第25-26页 |
7 猪伪狂犬病免疫的研究概况 | 第26页 |
8 延平区2013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背景 | 第26-28页 |
8.1 延平区2013年生猪死亡情况调查 | 第26-27页 |
8.2 发病症状调查 | 第27页 |
8.3 猪群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存在主要问题 | 第27-28页 |
9 研究内容 | 第28-29页 |
第二章 2014年延平区两个规模化猪场PRV的gB、gE抗体检测分析 | 第29-44页 |
1 试剂材料 | 第29页 |
1.1 仪器与设备 | 第29页 |
1.2 试剂 | 第29页 |
1.3 材料 | 第29页 |
2 方法 | 第29-31页 |
2.1 猪伪狂犬病gE-ELISA检测方法 | 第29-30页 |
2.2 猪伪狂犬病gB-ELISA鉴别诊断 | 第30-31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31-42页 |
3.1 A猪场PRV gE-ELISA、gB-ELISA检测结果 | 第31-36页 |
3.2 B猪场PRV gE-ELISA、gB-ELISA检测结果 | 第36-40页 |
3.3 2013年延平区部分猪场几种疫病血清检测情况 | 第40-42页 |
4 讨论 | 第42页 |
5 总结 | 第42-44页 |
第三章 建立PCR诊断方法评估延平区两个猪场PRV的垂直感染风险 | 第44-53页 |
1 试剂材料 | 第44页 |
1.1 仪器与设备 | 第44页 |
1.2 试剂 | 第44页 |
1.3 材料 | 第44页 |
2 PCR检测野毒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| 第44-48页 |
2.1 引物设计与合成 | 第44页 |
2.2 DNA模板制备 | 第44-46页 |
2.3 PCR反应及纯化回收 | 第46-47页 |
2.4 特异性试验、灵敏性试验及重复性试验 | 第47-48页 |
2.5 符合性试验 | 第48页 |
2.6 应用PCR评估A、B两场垂直传播压力分析 | 第48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48-52页 |
3.1 PCR扩增电泳结果 | 第48-49页 |
3.2 PCR特异性试验结果 | 第49页 |
3.3 PCR敏感性试验结果 | 第49页 |
3.4 PCR重复性试验结果 | 第49-50页 |
3.5 与国标的符合性试验 | 第50页 |
3.6 延平区12个猪场垂直感染风险评估 | 第50-51页 |
3.7 A、B两猪场垂直感染风险评估 | 第51-52页 |
4 讨论 | 第52页 |
5 总结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| 第53-56页 |
1 PRV新毒株的出现 | 第53页 |
2 PRV难以控制及净化 | 第53页 |
3 防控措施 | 第53-55页 |
3.1 不同污染程度的猪场净化关键点 | 第53-54页 |
3.2 不同感染状态猪群控制重点 | 第54页 |
3.3 免疫接种 | 第54-55页 |
3.4 综合措施 | 第55页 |
4 结语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