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8页 |
| 第一章 导论 | 第10-16页 |
| 一、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页 |
| 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0-13页 |
| 三、核心概念 | 第13-14页 |
| (一)“六权同确” | 第13页 |
| (二)农村产权制度 | 第13-14页 |
| (三)赋权于民 | 第14页 |
| 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(一)田野调查法 | 第14-15页 |
| (二)文献研究法 | 第15页 |
| 五、研究难点与创新 | 第15-16页 |
| (一)研究难点 | 第15页 |
| (二)论文的创新 | 第15-16页 |
| 第二章 “六权同确”: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| 第16-32页 |
| 一、“六权同确”: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缘起 | 第17-18页 |
| 二、“六权同确”: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基本情况 | 第18-32页 |
| (一)W村和C村 | 第18-20页 |
| (二)“六权同确”: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过程 | 第20-32页 |
| 第三章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引出乡村社会关系的改变 | 第32-43页 |
| 一、亲人之间的感情撕裂 | 第33-37页 |
| 二、邻里之间的利益冲突 | 第37-39页 |
| 三、官民之间的矛盾纷争 | 第39-43页 |
| 第四章 “六权同确”: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引发的后续效应 | 第43-52页 |
| 一、基层领导总结:积极与消极意义并存 | 第44-46页 |
| 二、村级干部表白:利民好处实在太多 | 第46-49页 |
| 三、普通村民直言:政府人为制造矛盾 | 第49-52页 |
| 第五章 总结与思考 | 第52-56页 |
| 一、改革完善基层政府与农民的沟通渠道 | 第52-53页 |
| 二、合理运用乡村传统情理与现代法理的力量 | 第53-54页 |
| 三、土地传统价值与现代利益的相对平衡 | 第54页 |
| 四、乡土社会关系的现代性改变 | 第54-5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6-61页 |
| 致谢 | 第61-64页 |
|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