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0-14页 |
1.2.1 国外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7页 |
2 有限元模型正确性验证 | 第17-29页 |
2.1 试件设计 | 第17-18页 |
2.1.1 试件的几何尺寸 | 第17页 |
2.1.2 摩擦型耗能器设计 | 第17-18页 |
2.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18-23页 |
2.2.1 单元选择 | 第18-20页 |
2.2.2 材料特性 | 第20-21页 |
2.2.3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案 | 第21页 |
2.2.4 摩擦型耗能器的模拟 | 第21-22页 |
2.2.5 网格划分 | 第22页 |
2.2.6 破坏准则 | 第22-23页 |
2.3 有限元分析结果 | 第23-25页 |
2.4 试验验证 | 第25-2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7-29页 |
3 高强钢组合耗能器偏心支撑钢框架破坏机理分析 | 第29-57页 |
3.1 设计原则 | 第29页 |
3.2 有限元模型尺寸设计 | 第29-34页 |
3.2.1 耗能梁段设计 | 第30-31页 |
3.2.2 非耗能梁段截面验算 | 第31-32页 |
3.2.3 支撑截面验算 | 第32-33页 |
3.2.4 框架柱截面验算 | 第33-34页 |
3.3 试件几何尺寸 | 第34-35页 |
3.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35-38页 |
3.4.1 材料特性 | 第36-37页 |
3.4.2 加载方案及边界条件 | 第37-38页 |
3.5 有限元结果分析 | 第38-49页 |
3.5.1 模型DPH1 | 第38-42页 |
3.5.2 模型DPH2 | 第42-45页 |
3.5.3 模型DPH3 | 第45-49页 |
3.6 三榀模型结果对比 | 第49-52页 |
3.7 验证模型与DPH3的对比 | 第52-54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54-57页 |
4 相关参数对高强钢组合耗能器偏心支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| 第57-95页 |
4.1 耗能梁段长度的影响 | 第57-72页 |
4.1.1 梁柱节点不加盖板 | 第57-64页 |
4.1.2 梁柱节点加盖板 | 第64-72页 |
4.2 模型采用不同钢材强度组合 | 第72-79页 |
4.3 改变摩擦型耗能器主、副板厚度的影响 | 第79-86页 |
4.4 改变梁柱节点加盖板厚度的影响 | 第86-9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93-95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95-97页 |
5.1 结论 | 第95-96页 |
5.2 展望 | 第96-97页 |
致谢 | 第97-9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9-101页 |